前一段时间,看到简书里面有讨论一个问题,按照价值观的模式,姑且把这个问题定义为“读书观”吧。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读书的一些喜好。我简单回忆了一下自己的喜好,发现挺有趣的。
小的时候,经常被老师和家长耳提面命,要做一个爱读书的好学生。那么爱惜书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当然他们也给我讲了很多关于古人爱惜书故事。于是,从上小学开始,我便养成了给书包书皮的习惯,结果没想到,这习惯竟一直坚持到了现在。没错,现在我的绝大部分书都包着白白的书皮,每次有朋友来看我,都觉得我有强迫症。后来才知道,古人爱惜书是因为一本书的成书成本太高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象征,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所以,现在图书的印刷成本如此之低,我还能这么爱惜自己的书,才是真正的爱书之人。哈哈,先自我膨胀一下。
自己对书的重视程度在一段时间里面竟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我买回来的书,不仅要包书皮,别人问我借,我都会果断地拒绝——连最好的朋友都不借。这让我在一段时间里面被认为非常小气。实际上,我变成这样是因为一部电视剧——《康熙王朝》。当时自己年纪不大,对于里面的各种情节记得并不很清楚,只是疯狂地崇拜陈道明饰演的康熙皇帝。而其中一个片段是康熙皇帝启用姚启圣,在跟姚启圣对话的时候,说了一句:朕的女人和读过的书是不外借的。就这一句话,导致了我之后的爱书如命。是啊,我的书跟我的女人一样重要,怎么可以借给别人呢?现在想想,自己能笑好一会儿。年少时的我还真是挺有脾气啊!不过,这样一来,伴随着一个习惯的养成,就是我自己也不怎么借书看了,想看的书一定会买回来。
不过这个想法确实在我的脑海里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读了李敖先生的一篇文章。文章主要讲述了李敖读书的一些习惯和观点。刚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简直不能接受。李敖先生看书的习惯在我看来就是对书的谋杀。如果简单的对书进行一些勾画或者批注,我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李敖先生看书,用他的话说,那就是把书大卸八块。他是真的把书大卸八块读了!他会把自己读到有用的地方直接裁剪下来,然后收入自己的资料册。对于书的另一面,他会去影印,甚至直接在开始的时候就买两本。这样一来,一本书读完,这本书也被他肢解了。好处就是记忆深刻,坏处就是“场面血腥”。我知道李敖先生的博学,所以虽然开始的时候并不能接受这种读书的观点,可还是强压心中“怒火”,仔细思考了李敖先生的这种读书方法。最后,情感不得不向理智屈服:这样的读书方式,不仅效果更好,而且效率惊人。所有的知识在整本书读完之后,已经跟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建立了必要的链接,成为自己认知的一部分。以后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做引用,只要到自己的资料库中定位,很快就能把想要找到的知识找出来,非常方便。
虽然我在理智上接受了李敖先生的读书方法,但实际上我仍旧坚持自己的“爱书习惯”,最多就是多做一些勾画和批注。让我把自己的书大卸八块,我一时还没有那种勇气去转变。直到我开始写文章,才意识到自己曾经的读书效率到底有多低。
真正坐在屏幕前面,想把自己的想法敲进电脑里面,总要有想法才行。我发现,每每需要引用一些观点或者例子的时候,在大脑里面竟然只能找到一个模糊的影子,根本无法精确定位。这导致我在开始写文章的时候,痛苦不堪。好在现在互联网技术发达,可以随时上网搜索,但很多时候自己竟然没有准确的搜索方向。更打击我的是,我想给读过的书写读书笔记或者是内容梳理这类的东西,结果,刚刚读完的书,写起来竟需要不断重新回翻。我彻底质疑了我的读书方法。
书,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我们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从中获取我们渴望得到的知识或者信息。那么,一本书读完之后,能够记住多少有效的信息则是衡量我读书成果的唯一指标,至于怎么读、读完之后书变成什么样子,根本就不是重点。曾经读书的时候,总是渴望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不喜欢停下来做笔记,感觉那种打断读书的流畅性是一种很煞风景的行为。如今坐在键盘和屏幕面前敲字的我再也不会这样去想了。如果我渴望那种一骑绝尘式的爽气,倒不如选择精彩的小说或者干脆去电影院看一场酣畅淋漓的美国大片。
电子图书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加证实了我曾经读书观点的荒谬,各种阅读器的普及,让读书的成本变得更低。而相应功能强大的记录软件和这些阅读神器更是相得益彰。这或多或少能让我心里舒服一些,至少在这些电子产品中,书不再是用纸张作为载体,不用把他们“大卸八块”也能做出高效便捷的资料索引。
在当今这种信息爆炸的年代,仅仅依靠传统的信息摄取途径,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我对知识的渴求了。纸质书也好,电子书也罢,只能作为文字输入的一个渠道而已,视频、音频节目,都是大量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有效渠道,都是阅读的转换形势。如果在当下这个时代,仍旧抱有之前那种腐朽的读书观点,估计自己早就被时代甩在后面了。借用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中的一些观点,对于书,爱惜还是必要的,但得知有更高效的阅读方法,即使跟曾经的观点有所冲突,我大可以在批判继承原有观念的同时,大胆地使用新方法。管他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