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上市了,我说的是本地蚕豆。其实菜场里能看到的都还是大棚里的客豆,朋友从自留地里摘下来还未成熟的幼豆,只为满足我们这些挑剔的食客。
在这碧绿鲜嫩的豆子面前,我又一次变成了主角,受到全家人的宠爱,老妈还专门盛了一盘给我独享。被美国超市里冰冻蚕豆冻僵了的味觉需要慢慢恢复灵敏度,而浓浓的亲情似乎已经淹没了所有知觉,任何味道都好像不那么重要了。
想不起来小时候有这么爱吃蚕豆,好像并不特别喜欢里面特有的豆腥。只是因为蚕豆的时节特别短,每次回国都错过,才越来越显得珍贵了。
三礼拜前与家人去苏州度假,遇上一道非常正宗的葱油蚕豆。不仅口感软糯,风味尤其浓郁,难道是本地豆上市了吗?豆壳上无色的眉毛似乎也证明不是客豆。再来一盘吧?浅浅一盘意犹未尽。没有人理会我貌似夸张的要求,至于吗,晚上还有的,我们明天还在这里呢!
我没有坚持,但心里很明白,这样的遇见,就只有一次。果然,晚上换了一家农家菜,黑眉大粒硬邦邦,傻眼了吧?第二天中午又换了一家,虽然没那么硬了,但也属中下水平。大家尝尝,别说我是心理作用。
心理作用当然一定是有的。一个人遇上一样自己倾心的东西,一小半原因是那件东西确实好,另一小半原因是你自己心情好,一大半原因是你的心情正好与这样东西的呈现在那个当下吻合了。跟人与人的遇见一样。
我,就是在当时,有幸遇上了它,成就了一个美丽的回味。这样的遇见必须是在不经意之间。刻意求得的,绝对会变了味道。就算接着再上一盘,也不一定是同样的味道了。很多很多的因素的融合,使得任何事情都不可重复。至少之前的惊喜不会再有,也可能因为期望值升高而打了折扣。人在饿的时候和饱的时候的味觉肯定不一样,手式也会不一样。说不定厨师饿了,心情急躁了,做不出这么好的作品了。
成就一道美食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老妈从头到尾一个人伺候这些蚕豆,拒绝所有人的帮忙。这些豆太娇嫩了,剝的时候要慢,要小心轻放,别让豆子自己掉出来,在盘子里蹦蹦跳跳。不要用水洗太多,只是入锅前一刻,稍微用水淋一下即可,不然会老掉。炒的时候也不能用力翻炒,轻轻拨弄一下就可以了。
对待食物也是需要满怀尊重的,将它们盛上漂亮的瓷器,然后细细品尝。粗暴地对待食物,它们也只能回之以同样的粗暴,让你在大快朵颐之后,除了一个肥硕的肚子,什么都没有留下。
精心制作也有助于品尝时的心情,而这份心情也是成就这道美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但是最最重要的,是彼此的默契。在老弟家美丽的花园,春风拂面,美食飘香,一切是那么的完美。我努力地想去获取每一层次的感觉,却因为过于刻意,怎么都找不到那一次偶遇的欣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