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个家长的提问:
孩子怕黑晚上不敢自己一个人睡觉怎么办?是不是孩子太胆小?
家有同款娃,近期成功帮助孩子适应了独立睡觉。我只想说,不要因为孩子晚上怕黑,不敢一个人睡觉,就给孩子贴标签——“胆小”。
插图来自《小兔卡尔成长故事集》
怕黑并不是胆小的表现,而是我们人类的本能反应,是一种特殊的自我保护机制。当我们身处黑暗环境中看不清、听不清时,就容易心生畏惧,产生不安全的感觉。
而且,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无法分清幻想与现实的心理特点,使得他们更加害怕黑暗。
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怕黑,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做:
少给孩子看恐怖的书画和电视节目,直到儿童能较好地把表象和真实情况分开。在孩子的房间“彻底”查找怪物,让他们看到屋里什么怪物也没有。孩子睡觉时,开一盏灯。坐在床边陪他,直到他睡着再离开。放一个他最喜欢的玩具在他身边保护他。
拍摄自上海科技馆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跟孩子聊聊当他们独自面对黑暗时的感受,跟他们分享自己小时候怕黑的经历,讲一些跟怕黑有关的绘本故事。
我们可以试着用说出孩子的感受来代替否定感受。
当孩子说自己害怕独自面对黑暗时,不能说“黑有什么可怕的,真胆小”,而应该说“一个人呆在黑暗的房间里,看不到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确实会产生不安全感。” 当孩子表现出对大人的依恋时,不能说“你都长大了,不能天天粘着爸爸妈妈”,而应该说“爸爸妈妈也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睡觉,但是你现在长大了,需要独立空间了呀!” 当孩子第一次做到独立睡觉了,不要吝惜对他的表扬,要肯定他的勇敢和努力——“你的每一点进步,爸爸妈妈都看在眼里。”
记住,比语言技巧更关键的是我们大人的态度。不要因为孩子不敢独立睡觉就过分苛责他,不要因为孩子要分床睡了,就表现出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要尝试着去理解孩子的内心,这非常重要。
插图来自《小兔卡尔成长故事集》
我会经常跟孩子分享自己小时候怕黑的经历,与他共情。
尤金·彼得森曾说过,“做父母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世人展示长大成人的实质——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是一个“胆小”的人,但我从不刻意在孩子面前加以掩饰,因为这就是真实的我。
就算妈妈是一个30岁+的成年人,也会害怕独自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子里睡觉,害怕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走夜路。妈妈小的时候也很怕黑,就算上小学了,有时候也会钻进爸爸妈妈的被窝里睡觉。看了一些妖魔鬼怪的电视影片后,我就更不敢一个人睡觉了。因为独自面对黑暗,特别容易胡思乱想。”
听了我的分享之后,最终可爱多得出了这个结论——“原来我怕黑,是因为遗传了你的基因呀!“
我还会给孩子讲对应的绘本故事,让他知道,怕黑这条路上,他并不孤单。
每天晚上,我都会陪可爱多讲半个小时的故事,帮助他安然入睡。最近在读的《小兔卡尔成长故事集》中,就有一则关于小兔卡尔怕黑,不敢独自睡觉的暖心故事。
插图来自《小兔卡尔的生活》
“今天,我想挨着你们睡。”卡尔抱着自己的被子走进爸爸妈妈的卧室。
“怎么啦?”妈妈问。
“因为我不想闭上眼睛,房间里太黑了。”卡尔一边说一边爬上了床。
“啊哈!”爸爸说。
“我睁着眼睛也觉得房间太黑了。”卡尔咕哝着钻进了被子。
“好吧。”妈妈说。
“我一个人感到很害怕,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卡尔朝妈妈怀里挤了挤。
“我明白。”爸爸说。
“我也不知道你们在哪里。”卡尔紧紧地抱住了妈妈的手臂。
“我明白。”妈妈说。 “你们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特别想你们。”卡尔说。
“我们知道。”爸爸说,“靠过来吧,现在你睡在我们中间,你能感到爸爸妈妈都陪着你。”
然后,爸爸讲了一个小故事,卡尔安心地睡了。
故事很简短,却写尽了孩子不敢独自睡觉的原因:“房间里太黑了”、“我一个人感到很害怕”、“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你们在哪里”。
通过共读这个故事,不仅孩子从中找到了自己,我们作为家长也能得到一些启示:当孩子不敢独自睡觉的时候,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认可和接纳孩子的感受——“我明白”;在孩子想要寻求安全感的时候,我们可以大胆敞开怀抱拥抱他,让他知道,爸爸妈妈一直都在。
用循序渐进的办法帮助孩子适应独立睡觉:
为了帮助可爱多适应分房分床睡,我和爸爸做了一年多的努力:从分房间到分床,从妈妈陪到爸爸陪,从白天睡到晚上睡,从陪睡一小会到完全自主入睡。
插图来自《小兔卡尔的生活》
接下来,我来分享下我们家的具体做法。
由于可爱多从小到大都是跟着我们一起睡,所以他平时习惯了在主卧睡觉。为了帮助他适应次卧,夏天的时候,我和爸爸一起打地铺陪他睡次卧;冬天的时候,我或爸爸会轮流陪他睡小床;白天午睡的时候,也尽量督促他睡在次卧。
适应了大半年之后,可爱多已经明白次卧是他的专属房间,对睡次卧这件事就没那么排斥了。
接下来就是独立睡觉的训练了。可爱多对我比较依赖,所以我单独陪他睡了一阵子之后,就把陪睡的重任交给了爸爸,借此削弱他对我的依赖心。再之后,爸爸陪睡到独立睡觉的进展也比较顺利。因为我们答应了可爱多可以开着卧室门睡觉。开着门睡觉的好处有三:餐厅的少许光线会透过门缝到达他的房间里,让次卧看上去不至于太黑;他在次卧睡觉,能听到爸爸妈妈熟悉的讲话声和走路声,这些会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夜里有事喊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也能实时听到。
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爱上黑暗
孩子怕黑,除了可以在房间里玩用手电筒找怪兽这种游戏外,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拓展小游戏。
比如在黑色卡纸上作画,因为有黑色背景的衬托,画笔的色彩看上去会更加的绚丽鲜艳。
比如在黑暗中放烟花,我们能更直观地看到烟花绽放的每一个美丽瞬间,如果在白天放,效果肯定没这么好。
比如用一次性杯子自制卡通手电筒:把一次性纸杯的杯底挖空,贴上一张透明胶,用水彩笔在透明胶上作画,拿手机上的手电筒照亮就能呈现自制手电筒的效果。
比如自制桔子灯:把丑桔里的果肉挖出来吃掉,然后在果皮上雕刻表情,在里面插上蜡烛,两侧加上扭扭棒做提手,就做成了一盏漂亮的桔子灯。
比如玩有意思的手影游戏,用千变万化的手势来讲述动人的故事。
关于手影游戏,我会的毕竟有限(只会小狗、兔子和飞鸟),所以我近期还买了一本《手影的魔法》来学习和拓展思维。
我第一次知道,原来玩手影还可以借助道具玩
75个美轮美奂的手影造型,真的让我大开眼界。而且里面还有专业的手指热身训练,能够帮助我们这种初学者激活双手的灵巧度,找到表演的感觉。
当孩子发现黑暗的无限魅力时,或许对独自面对黑暗睡觉的恐惧感也会大幅度下降。
当然,每个孩子对于黑暗的适应能力不尽相同,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孩子短时间还无法适应独立睡觉,那就放慢节奏,相信时间总能解决一切问题的。
如果你觉得我的方法有趣、有用,又或者你有更好的帮助孩子适应黑暗的好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呀!
参考资料: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美】劳拉·E.伯克/著,陈会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