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众场合高声喧哗,不讲痞话,……学会安慰人、鼓励人、理解人、谅解人,乃至学会说“谢谢”、“对不起”……这些内容为德育所重视吗?它们值得被重视吗?当然,这是德育的A、B、C,这是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所不可缺少的基本道德。这才是德育真正要下功夫的地方。
我们常把智育与德育看成两回事。智慧确实有理性智慧和实践智慧,比如科学家的发现发明就主要是理性智慧,教师的教育教学就主要是实践智慧。但应该还有一种道德智慧。因为道德也是需要学习的,需要训练的。比如关心,有人比较会关心,有人就不太会关心;有人会尊重,有人不会尊重甚至无形中伤害别人。
道德智慧与理性智慧、实践智慧是不可分割的。比如敲门过重过响过急,为何不礼貌?因为这会影响屋内人的情绪,还有强加于人的意味。这是基本的心理知识。比如教师大声呵斥学生,不仅是不尊重学生,也是不懂得教育心理。所以,道德也有智慧问题,道德智慧与知识学习有关。真正聪明的学生,应当道德上也很聪明。
在学校,有些学生始终没有学会说话,或者说不会使用自己的声音。在操场可以大声喊叫,在课堂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和朗读、默读各有规范,课间应悄声细语。对此,这些学生可能也有认知,但没有养成行为规范。道德是不完整的。
道德活动无非是一个心理过程,包括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那么,学校里,在教学之外的德育还有什么?或者,还有哪些游离于教学之外的德育?学校里,德育就在教学之中。一个教师只要一举手、一投足,就反映出自己对待知识、对待学生的态度、理念、情感等。物理是纯粹的科学,可是它也能陶冶人,教人善,教人美。所以,德育工作者也是教学工作者,教学工作者如果懂得道德心理并付诸教学,可以取得很好的德育效果。
教育之于个体,是心灵的;教育之于学校,是文化的。此二者都是精神的。所以有人说教育最终表现为哲学或者说教育达至最高即哲学。说到底,教育是人的,人创造的,为人的发展而创造的。
教育的内涵是真善美的有机的统一。真,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人们对真的认识是为了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造福人类,促进社会发展。所以是功利和道德的统一,是善。既符合真又符合善,还有生动具体给人以愉快的形式,就是美。美以真为前提,凡事美的事物都是遵循自身所固有的规律而存在。善是美的灵魂,美必须蕴涵善。(17.12.30《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