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不了理想的桃源,
酒是最好的归隐。
01
我所钟爱的作者,笔下,是写酒多。
从秋鸿酒馆,到太阳酒馆,他的世界里,有许多与酒有关的故事:或悲伤,或欢快,或明媚,或苦涩。
仿佛,只有那张黄底儿、黑字儿,写着“酒”的幌子迎风鼓动起来,他笔下的文字,才能像分酒器中的佳酿一般,缓缓倾出。
渐渐地,喜欢了他的文字,也爱上了酒馆中的故事。
02
我所喜欢的时代,亦偏爱酒。
从打铁与抚琴声相和的嵇康、向秀,到穷途而哭、大醉三日的阮籍,再到“以酒为名”的刘伶……竹林七贤、魏晋文士,几乎都爱酒。
为什么酒风靡魏晋,茶盛于唐朝?
追求风与自由的贤士,不更该喜欢茶吗?
我带着疑惑,翻阅了魏晋时期的许多作品,虽然鲜看到茶,但也渐渐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酒越喝越糊涂,茶越喝越清醒。
在那样一个狰狞的时代,无力改变现状,除了喝酒,还能干什么呢?
面对或封官、或赐婚的使臣,除了大醉以外,阮籍还能怎么拒绝?
去不了理想的桃花源,酒就是最好的归隐。
03
当然,对爱茶成性的人来说,茶也是心灵的乐土,可是在欢乐之前,要先解决吃饭问题。
历史上有3个著名的、有佛缘的孤儿:
一个是朱重八,一个是玄奘,另一个就是陆羽。
朱重八先生一家人都是贫农,没有饭吃、没钱看病,所以爸妈、兄弟姐妹都饿死了,他孤身一人逃到寺庙,以为有了安身之所,但残酷的事实表明:
自己不过是从吃不上饭的乞丐,
变成没有饭吃的和尚。
身份变了,可是肚子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像他这样的人,注定是没有精力喝茶的。有没有铜板买茶是一回事,喝完茶肚子饿了没饭吃,又是另一回事。
哎,说多了都是泪。洗洗睡醒,还是去打仗吧,管他最后当兵还是当皇帝,前者有军饷,后者有皇粮!
04
跟朱重八同学说声再见,我们再回到唐朝,看看寺庙里另外两个小孩儿。
虽然也是没爹没娘的小和尚,但陆羽和玄奘就幸福得多。起码温饱问题解决了,还能发展发展个人爱好:
玄奘的兴趣在佛理,陆羽的爱好是茶道。
有一天,其中一个人说,我们去外面的世界寻找理想吧,另一个说,OK啊!
于是两个小孩子,肩并肩、手牵手,走出寺庙大门,挥泪道了声再见!
多年后,一个推动了佛教发展,一个促进了茶的兴盛。
这3个小孩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像喝茶这种兴趣,原来和钱袋子有关。
没钱,你到处去跑,是打仗,是命在弦上;
有钱,你到处去跑,是旅行,是追求心中的信仰。
庆幸的是,3个努力的人,最后都取得了自己所认为的成功。
05
听说过很多嗜酒如命的人,也见过不少喝茶成性的人。
没钱赊账也要喝酒的多见,贫困欠钱也要品茶的人少闻。
所以敲黑板、划重点咯:
茶的发展和政治、经济相挂钩;
盛世多品茶,吃饱了才有力气考虑喝茶。
有人说,不对不对,宋朝也挺乱的啊!茶文化不照样挺兴盛吗?
不对不对,大宋是一个热爱和平的王朝,除了时不时向周边友人“慷慨解囊”外,没有太多战乱。
把钱放哪儿,文人管不了,百姓也左右不了;
更何况“杯酒释兵权”的赵老板不爱武将爱文臣,也从另一个角度增加了士人对茶文化的关注和推动。
06
可这就奇了怪了!
唐宋时期,吃茶的不少,可为啥写茶的不多呢?
像大诗人李白,写酒的诗洋洋洒洒,写茶的诗寥寥无几;
就连善于饮茶、吆喝“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苏先生,有时也忍不住说:
薄薄酒,胜茶汤。
难道茶真的比不上酒吗?
当然不是!二者各有特点,可以说难分上下。
那么苏东坡又为何会有这样的言论?
我想,这一定是他喝酒时的“狂言”。
就像刚才所讲的,酒越喝越迷糊,茶越喝越清醒。
所以在清醒的、喝茶的时刻,想必苏东坡也是不会贬酒褒茶,或者贬茶褒酒的。
07
你更爱酒还是更爱茶?
一般什么时候喝酒,什么时候喝茶?
当我把这个问题发给群里的朋友时,
阿发说:
悠闲的时候喝茶,情绪起伏大的时候喝酒。
茶友说:
茶是生活,是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酒是消遣,是三两好友一起吹水的解渴品。
08
所以就有了约客时的: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有了孤独时的: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请月,对影成三人。
有了抑郁时的: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有了相聚时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有了别离时的:
葡萄美酒月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多愁善感的古人,把失意与豪迈,欢笑和寂寥,都融进了诗里、眼睛里、酒里。
那么,喝完茶他们在干嘛呢?
不过是给自己一个甜甜的微笑,做场好梦、睡个好觉罢了。
第二天醒来,幸福依旧、生活依旧。
09
这就像行之说的:
酒馆里故事多。
所以一切的一切,都在酒馆里、酒里。
酒多江湖气,茶多诗文气。游走风尘的少年,其实爱茶也爱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