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强之前,都有一个征兆

这一生要战胜的唯一对手,是自己。

不敢骑电动车的老公,昨天终于成功骑行在康庄大道上了。拒绝十年首秀,之前一直不敢,怕摔、怕控制不好方向、怕不小心碰到铁皮四轮车,以卵击石。

电动车是我们南方的一种出行工具,两轮的,像有马达的自行车。我刚准备用这个交通工具的时候,对它很小瞧,以为自行车会骑,它自然不在话下。

但真正骑的时候,紧张得很,双手僵硬,肩膀紧绷,车头晃得厉害。再三训练才得要领,用肩膀放松带动双手放松,让身体自然保持平衡,车子稳稳当当就被驯服了。

不过,这不是驯服了车,是战胜了自己。很多事,越想控制它,做好它,越不能如愿。就像在高空走钢丝的人,如果一直想着“千万别掉下去”,掉下去的可能性就很高。因为,当你过分关注事情的结果时,大脑就陷入了自我干扰状态。

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面试时,越想表现完美,越语无伦次;考试时,越在意分数,越大脑空白;演讲时,越怕出错,越结结巴巴。你以为紧张是因为准备不足,然后加倍努力,最后发现,问题反而出在“太努力”上。就像握在手中的沙子,攥得越紧,流失得越快一样。

我老公在第N次骑车失败后很沮丧,认为可能永远都学不会了,平衡感太差,陷入了自我怀疑的恶性循环。更严重的是,他完全忽略了能直线骑行20米的事实,只记得自己还不会转弯。这自我怀疑式的选择性记忆,直接让一个思维敏捷,逻辑清晰的人出现了严重的认知偏差。

就像因一次提案失败就认定自己“不适合做策划”的职场新人;因初恋受挫就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的年轻人;因期中考试失利就自认“不是读书料”的学生等等,并非能力不行,是一时的挫折否定全部的可能性。

当然,这是常人思维。因为是常人,就喜欢看那些竞技场上顶级的运动员,是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失利中,扭转乾坤,转败为胜的。然后让人惊叹的是,他们能够做到越挫越勇,越勇越从容,越从容就越沉浸在比赛当下,越沉浸也就成功夺魁。

这与其说战胜对手,不如说是战胜自己。那些能站在同一个竞技场上的运动员,技术都不相上下,拉开差距的高压环境下的心理调控能力。所谓放松而不松懈,专注而不紧张,就是他们这顶级的状态了。

如果将这种竞技心态迁移到日常,我们会发现,高考超常发挥的学生,往往是那些不过度纠结考分的;职场快速晋升的员工,通常是专注于解决问题而非证明自己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大多是不刻意讨好他人也能自在做主的。

他们无意间践行了一个真理:人生如骑电动车车,想保持平衡,就必须向前行进,过度关注平衡本身反而会摔倒。

而扭转“紧张”,让人真正放松的,不是身体的舒适,而是情绪的释放。释放固执的思维模式,本质上是和惯性的紧张思维拉开距离。比如拆解目标,把庞大任务分解为可管理的小单元;比如旁观者视角,像旁观者一样观察自我怀疑的声音;再比如体验优先法,把注意力从"必须做好"转移到"用心体验"上,等等,当思维不再受困于事情结果,而是事情本身和过程时,你就会发现,那些看似坚固的恐惧壁垒,其实只是思维构建的纸牌屋。

所以,一个人变强,首先不再能力,而是心态,越松弛离成功越近。毕竟,骑行的真谛不在于多么快学会,多么用力地控制车把,而在于信任平衡的本能,享受移动的自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