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之旅》这本书,它给我带来的启发和共鸣是很强的,尤其是书的前两部分,自律和爱,让我对于爱有了新的理解。心智成熟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但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拥有一个自主而充满力量的人生。
一、自律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它们使我们沮丧、悲哀、愤怒、焦虑甚至绝望,所以我们会觉得人生苦难重重。人生则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潜力会不断释放,思想和心智会不断成熟。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做,大多数人面对问题的选择便是逃避问题,拖延时间,甚至是对问题视而不见。作者认为,这便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要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只有正视问题,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我们的心灵才能变得更加健康。自律,便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所谓自律,便是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生活痛苦。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和保持平衡。
推迟满足感。推迟满足感是指面对问题先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生活中的小事都可以体现,比如爱吃奶油的人在吃蛋糕时,先把蛋糕吃掉,再享受美味的奶油;孩子先做完功课,然后再去看电视;忍受健身过程中的痛苦,然后享受完美身材给自己带来的美好体验。在面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缺乏自律,不能推迟满足满足感的人的态度可能会是一厢情愿地等待问题自行消失,或者直接忽视问题的存在。没有消失,依然存在的问题是妨碍我们心灵成长的永远的障碍。只有放弃暂时的安逸,承担痛苦,才有可能在将来得到更大的满足。
承担责任。关于责任感认知出现问题,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神经官能症患者,他们会为自己强加责任,认为错在自己;一种是人格失调患者,他们不愿承担责任。其实很多人都是这两种症的患者,只是程度深浅问题。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其实会带来痛苦,而我们又想极力规避这种痛苦。规避责任的痛苦,有时实则是在逃避自由,我们不愿自己做出选择,一味地把支配和选择权交给外界,让他们为自己营造生存的环境和生活的方式。所以有的人声称自己热爱自由,实则是放弃了自己的力量,在逃避自由所应承担的责任。
尊重事实。我们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好像是一张地图,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这张地图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越努力,对现实的认识越清楚,这种地图的准确性就越高。然而很多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原有的地图变得越来越窄小、模糊,自己的三观也变得越来越狭隘而偏激。我们需要不断修订我们的地图,因为世界不断在变化,我们观察世界的角度也不断在变化。抱残守缺,与现实脱节,想要坚守过时的观念,而对现实置若罔闻,是很多心理疾病的根源。我们正视现实,尊重事实,拥抱世界的变化,迎接外界的质疑和挑战,才能让让心灵变得充满力量。
保持平衡。自律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工作,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要使心智成熟,就须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前,取得微妙的平衡。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我们学会放弃,去放弃一时之快,放弃一些影响我们前行的东西。放弃一定会带来痛苦,但换取的是全新的体验和新生的喜悦。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放弃的前提,是先必须拥有某种事物,你不可能放弃从没有过的东西。很多人缺乏实践的欲望,害怕痛苦的感受,根本都没有拥有一些事物,更不要说放弃了。
自律的目标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痛苦。如果我们已经接受了人生苦难重重这个设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痛苦就不再存在。假如人生的目标就是逃避痛苦,你完全可以得过且过,不必寻找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意识的进步。但想要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就必须经过痛苦和折磨,经历心灵的历练。
二、爱
作者关于爱的阐述是真的让我感觉在混沌中看到了清晰的道路。谈到爱,我们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也很难接触其本质。作者大胆地给爱下了一个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首先,爱与不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在于,当事人的意识和潜意识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其次,爱是长期的和渐进的过程。我们付出爱的努力,不仅让他们的心智成熟,自己也同样获益。第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他们。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给出定义时,用的是“意愿”一词,意愿与欲望不同,后者未必能够转化成行动,前者是可以导致行动的强大动力。真正的爱是行动,而非想法。
想要了解爱的本质,我们先来看看爱“不是”什么。
爱不是陷入情网。首先,坠入情网通常涉及与性有关的欲望,其次,坠入情网的“爱”不会持续太久。坠入情网,不是出于主管意愿,不是有计划,有意识的选择。这里有一个“自我界限”的概念,是指我们能够区别出自己和外在世界不同的认知。坠入情网其实是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溃,使我们的“自我”和他人的“自我”合而为一,但终会恢复原状,我们感受到的只是失落和幻灭,心灵不会得到成长。
很多人认为坠入情网是真正的爱,原因在于它的感觉和真正的爱极为相似。真正的爱,是自我完善的特殊体验,我们被自我界限之外的对象吸引,渴望给对方滋养,希望对方成长,想要把激情乃至生命献给对方。处于这种“精神贯注”的境界里,自我界限开始延伸,爱不断释放,自我与世界的区别越来越模糊,我们与所爱对象融为一体,我们会产生狂喜,真正的爱会持久和稳定。而坠入情网也有可能经历之前的过程,但当自我界限崩溃,我们和外界融为一体时,这种狂喜就此终结。恋爱本身不是爱,坠入情网不是爱,但它是爱伟大而神奇布局的一部分。
爱不是依赖。过于强烈的依赖感可能会使我们亲近某个人,表面上我们和对方彼此相爱,但其实我们只是想要消极的接受别人的爱,满足自身的需要,就像寄生虫一样。没有了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会觉得人生有很大的缺憾,总把失去伴侣当成极其恐怖的事,丝毫不愿降低对他人的依赖度,不肯给予对方更多的自由。依赖性过强的人其实正是人格失调的一种特殊症状,他们不肯推迟满足感,只贪图暂时性的快乐,始终不能面对现实;不愿自我检讨和改变,不肯为自己的成长承担责任。过分依赖者只关心个人的滋养,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只想自己过得丰富而充实, 渴望快乐和享受,却不关心对方心智的成熟。没有心智的成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
爱不是感觉。爱的激情和幸福感或许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但它们并不是不可或缺的条件。真正有爱的人,不可能单凭爱的感觉行事。真正的爱,来自双方心灵的意愿,而不是一时冲动;真正的爱,是自我决定和选择,无论爱的感觉是否存在,都要奉献出情感和智慧。这些是爱能否持久延续的关键。把真正的爱和爱的感觉混为一谈,只能是自欺欺人。真正的爱,其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这远远大于转瞬即逝的感觉。爱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不是头脑中的主观意象。
探讨了一些关于爱的误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爱的本质是什么。
爱是关注。我们爱某个人,一定会关注对方,进而帮助对方成长。我们对对方的关注,是出自自我意愿、摒弃惰性的行为。体现关注,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倾听”。真正的倾听,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暂时把个人想法和欲望放在一旁,尽可能地体会说话者的感受。说话者和倾听者都能感受到爱的力量,进而都能实现自我完善。而关于倾听,我们都做得太不够了,不是敷衍了事,便是草草结束。愿意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去倾听,就是爱的体现。
爱是勇气。爱意味着自我完善,即让自我进入陌生领域,塑造出不同的、崭新的自我。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勇气。勇气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面对恐惧也能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这其实也是心智成熟的一部分。
爱与独立。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者和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首先,自己要做到自尊自爱。敢于追求独立自主,本身就是自尊自爱的体现。我们要敢于大步向前,实现完整的自我,获得自己心灵的独立,不依赖任何人而活。同时,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爱不是束缚,而是自由状态下的自主选择。
自律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生活痛苦。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爱的前提是自律,而自律,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其力量来自于爱。所有的爱,都离不开自律。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以此促进对方心智的成熟。
愿你我都能成为一个懂得自律和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