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OP思维心理学》,在甫一拿到此书时,我的思绪很是翻腾了一会儿的。因为这本书的副标题很是诱人:开启梦想与成功的秘密。梦想,人人都有;而成功,人人都想拥有。所以作为一个大俗人的我,有一瞬间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已经手握魔力豆,窗外分分钟就能长出参天的豆茎。
然而作者在自序部分提出的问题:“是什么阻碍了你实现梦想?”便成功地将我拉回现实——是的,梦想,我一直是有的,但一直没实现,理由呢?带着这个问题,所以在阅读这本书时格外认真。
全书的行文顺序可以概括为:作者之所以会提出WOOP,是因为乐观主义大行其道,是主潮流,但是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乐观者都在原地踏步并没有得到什么好的结果,究其原因,是因为乐观幻想的人大脑被欺骗了。于是针对此种情况提出了“心理比对”方法,进而探究“心理比对”有效果是因为它作用于人的潜意识,但仍然有些不足,所以又提出了“心理比对”+“执行意图”,这便是WOOP。然后作者继续教大家怎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随时随地WOOP。
在整本书里,没有太多概念的定义,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作者设计了大量的研究,而研究的内容在一个外行如我看来是很枯燥的,对作者的研究范围/试题也持一点保留态度。虽然心理学家在设计研究时往往是借用其他学者先前开发出来并经过验证的调查问卷、试验程序、理论范式等,但因为作者的研究对象似乎不是很多,比如50个学生、200个学生,感觉样本空间似乎小了点,如果参与研究的人更多,应该会更有说服力。
对于此书,特别感兴趣、花了大量时间的部分是:一、为什么乐观主义是潮流;二、心理比对;三、执行意图;四、WOOP一下。
一、为什么乐观主义是主潮流?
因为不仅是全世界的文学作品都在宣扬“乐观主义”的调调,名人们也在表述着乐观的看法。比如艾森豪威尔就说过“悲观是打不赢仗的。”查理·卓别林也说:“低头的人永远看不到彩虹”。还有著名的“半杯水理论”。所以全世界的人们都形成了要乐观的心态。而当大家都乐观了,你不乐观,还会被其他人当做异类,或者你的消极会影响到其他人。
比如你在面试时,HR通常会问你对自己性格的看法,“乐观”肯定是面试者会给出的高频词汇之一。而事实也是企业或者公司都更愿意雇佣一个性格良好的乐天派。
说实话,以前我不但从没想过这个问题,还觉得这是理所当然,是真理,丝毫不需要讨论。看了作者的表述,才知道我的“一直以来地以为”其实是有问题的——并不是大家都认同的就是对的,比如过度的乐观幻想。
二、心理比对
“心怀梦想,并了解阻碍梦想实现的现实障碍”。这二者的对峙作者便称之为“心理比对”。
然而读完相关章节之后却有种“以前我就是这样做的啊”的恍然大悟之感。比如计划在某个时间点去度假,但现实的障碍是那段时间恰好工作走不开,所以这个时候只有两个常规的解决方案:1.换个时间去度假,2.提前完成工作(如果可以的话)。所以我自己感觉还是把计划和阻碍计划执行的因素,即作者提出的概念“心理比对”分析地很清楚的。
但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心理比对”会跟潜意识有关。一是因为自己一直以来很缺乏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二是“习惯成自然”,经常做心理比对反而不会意识到自己是在做。姑且相信作者的结论吧,因为就算“心理比对”不是作用于潜意识,但是它是有效的,并且自己也一直在用,所以也是会一直用下去的。
三、执行意图
“即围绕实现愿望这一目的打造明确的意图。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衡量各种可能性并确定目标;第二阶段,为实现目标而制定行动计划,‘如果遇到情况X,那就采取行动Y’”。
嗯,现实中对执行意图也用的挺多呀!比如放国庆大假的前一天,成都肯定到处都堵车,所以针对此种情况,我的执行意图是:“如果遇到放大假的前一天,则不开车上班,而是坐地铁。”
四、WOOP一下
如前文提到,我觉得自己一直是有梦想的,所以特别希望WOOP一下,实现梦想。
按照四步WOOP法,我的“WOOP备忘卡”写出来应该是这样:
愿望:成为自由职业者,能灵活安排时间
结果:儿子上小学后能够帮他辅导作业
障碍:没有成为自由职业者的基础,会沦为没有收入的家庭主妇,这样既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也不利于家庭的和谐
计划
如果:我找到不上班也能有收入的方法
那么我就:先找到这样的方法
按照作者的表述,愿望合理时WOOP可以帮助人们快马加鞭,不合理时帮助人们及早抽身而出。但仔细捋一捋我的愿望,是合理的,但是并没有快马加鞭,所以不是Wish这一步的问题。Outcome也没问题,是我想要的,也是觉得应该那样做的。再分析Obstacle,似乎是我想鱼和熊掌都要得到了。我知道有很多优秀女性可以做到,但是目前的我肯定是不能划分到优秀女性这一波的。那就是我的对应Plan没做好?是的,我没有详细可执行的计划。
而且,我还把所有的期望寄托于WOOP,而作者已经明确地指出:WOOP不是现有模式的替代品,而是补充;并且,WOOP并非万能。WOOP是希望帮助人们提高执行力,而我自认为自己的执行力一直以来是没什么问题的,所以是用错了地方。我的当务之急是列出详细、可执行的计划。从我的个例看来,WOOP还是有效果的,毕竟帮我认识到了计划的不足。
看来我也可以按照作者的建议,生活中经常WOOP一下?
书摘内容请移步《WOOP思维心理学》读书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