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中国经典神话为蓝本,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同时,大胆创新,构建了一个仙、魔、妖三界博弈的宏大世界观。不仅带来视觉震撼,更以超过100亿的票房成绩,刷新了中国电影的历史记录。当所有的人被哪吒、敖丙两位年少英雄所吸引时,我的心却被陈塘关屠城大火中,逃到屋顶仍被烧成黑炭的一家三口深深刺痛,虽然他们在影片中仅一晃而过,却揭示了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在权谋斗争的棋盘上,最先被牺牲的,往往是无辜的普通百姓。
陈塘关的大火,以一种令人揪心的方式烙印在观众心中。而引发这场人间浩劫的关键人物,是一个看似仙风道骨、实则心机深沉的角色——无量仙翁。作为元始天尊闭关时仙界的暂代执掌者,他表面温和慈悲,却暗藏一颗为私利不择手段的心。在他的指挥下,一场烈火屠戮了整个陈塘关,无数百姓葬身火海。其目的,只是为了嫁祸给申公豹和龙族,给仙界“师出有名”地收妖提供借口!
陈塘关被烈焰吞噬,满目疮痍,尸骨成堆,这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情感上的冲击。尤其令人心碎的是,在屋顶被大火吞噬的一家三口中,最小的女孩,正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被哪吒从水妖手中救下的那个小女孩。她的出现,巧妙地将影片的叙事线索连接起来,既带来强烈的宿命感,也揭示出一种无奈的生命轮回:从前,哪吒曾用尽全力拯救过她,而如今,她却在另一场阴谋中被无情地吞噬。这种命运的反复,让人感受到命运的无常和残酷,在强大的力量面前,个体的生命显得如此渺小和脆弱。纵有翻天之力的哪吒,也无法拯救每一个无辜的生命。面对宏大的权力角逐,普通人只是棋盘上的微末棋子,他们的生死往往如尘埃般渺小且不被关注。
影片通过无量仙翁的形象,深刻地剖析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虚伪。他口口声声为了阐教的壮大,为了仙界的利益,但实际上,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排除异己。他利用哪吒和敖丙,将两位少年英雄当作筹码肆意摆布。无量仙翁的“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魔性”,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制度性的“恶”。他代表着一种腐朽的、僵化的权力体系,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不惜牺牲无辜者的生命。这种“制度性的恶”,比任何妖魔鬼怪更令人胆寒。然而,细思之下,我又不禁在心中追问:无量仙翁真的是那个执掌者吗?那位始终闭关修行的元始天尊,又在扮演怎样的角色?或者说,整个棋盘是否早已在元始天尊的算计之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无量仙翁或许也不过是更大棋局中的一枚棋子。
而被烧焦的一家三口,则清晰地展现了普通老百姓的艰难与无力。他们只希望安居乐业,过上简单平凡的生活。然而,手握重权的神仙们,却视生命如蝼蚁。在他们漫不经心的棋局中,普通老百姓就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牺牲品。巨大的能力悬殊,让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更难以改变自身的命运。当大火吞噬一切时,他们只能无助地接受命运的摆布。这场权力的斗争,不仅让生灵涂炭,也让我们开始反思:何为公正?何为善恶?那些高高在上的神仙们,口口声声维护所谓的“正义”,却在追逐权力的过程中丧失了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和怜悯。他们冷漠地扼杀无辜,却堂而皇之地站在“玉虚宫”中宣扬光明与和平。如此冰冷的“正义”,与哪吒口中“好白!好白!好白!”的讽刺形成了鲜明对比。
《哪吒之魔童闹海》是一部打磨十年的佳作,它不仅以精美的画面和扣人心弦的情节俘获了观众,更让每个人在观影后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思索。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英雄,不仅在于拯救,还在于勇敢地对抗不公,守护每一个无辜的生命。或许个体的力量在权力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但我们依然应怀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正如哪吒所象征的那样,逆天改命,虽九死其犹未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