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西泠桥头有一座小巧而精致的苏小小墓,是西湖边有名的景点,白居易和中晚唐有一大批诗人都有写苏小小的诗。苏小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会被葬在西湖边?又为什么那么受诗人青睐?这一期关于西湖诗词的分享,我将通过李贺的《苏小小墓》与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这位钱塘名妓。
朗读和吟诵的音频
朗读、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图中入声字是用一个小红点表示的,这个小红点藏在每一个入声字的右下角。你可以锻炼自己当侦探的本领,看看是否能很快找到。找到所有的入声字以后,就可以玩“标平仄”这个游戏:在所有的平声也就是的一声和二声上面画一横,这个符号表示平,不过千万要注意,有些一声或二声的字实际上是入声字,要标成仄声哦!然后在所有的仄声也就是三声、四声和入声上面画一竖,这个符号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会标也没关系,可以对着我分享的图片找到每一个表示平仄的符号,照着标在你的诗上就可以了。不过,我非常推荐你们自己挑战一下,然后再与图片对照。
赏析文本
在上一期分享中我通过咏梅的千古绝唱《山园小梅》为大家介绍了“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神清骨冷无尘俗”的隐士林逋。在分享的最后我提到了林逋的另一首名作《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一方面我其实有点好奇,林逋这样一个“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清心寡欲、归隐林泉终老此生的隐士怎么会有这样一首深情款款的相思之词。另外,一个我和妈妈都没查到最初出处的说法也让我颇为诧异:有人说这首词是为钱塘名妓苏小小写的。这个说法也让我想起了我和妈妈游西湖的时候在西泠桥头看到的西湖著名景点:苏小小墓。那是一个小巧而精致的青石墓冢,上面的圆形墓顶是鹅黄色的,颇有女性色彩。墓前有石碑,上面有题字:“钱塘苏小小之墓。”墓上覆六角攒尖顶亭,叫做“慕才亭”。我对那里的印象就是对联特别多,亭子的六根方形石柱的每一面都刻有对联,妈妈还用她一贯的忽悠大法让我跟她一起都读了一遍。这次查资料知道了那里的对联一共有十二幅,其中我有印象的是:“湖山此地曾埋玉,岁月其人可铸金。”印象最深的是:“桃花流水窅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我还想到了之前分享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时候读到的白居易的另一首诗《杭州春望》的颔联:“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把“伍员庙”和“苏小家”相对,苏小小俨然成了人间天堂杭州西湖旖旎动人春色的代言人。而且,白居易还有其他好几首诗都写到苏小小,不仅如此,中晚唐有一大批诗人都有写苏小小的诗,特别是“诗鬼”李贺的《苏小小墓》更是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这个苏小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会被葬在西湖边?又为什么那么受诗人青睐?在本期分享中,我就将通过李贺的《苏小小墓》这首主题诗与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这位钱塘名妓。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通过查阅各方面资料,我发现苏小小根本就是一个神秘人,甚至可以说是个假人。这倒不是说历史上肯定没有过一个叫苏小小的女子,而是即便有,其生活的年代、身世和生平事迹基本上都不可考,你在网上查到的大多关于她的介绍都是辗转抄来抄去的文人杜撰。因为苏小小这个人物史料中并没有任何记载,她的形象基本上完全是由文学艺术作品塑造和想象出来的。
从现存文献来看,苏小小的名字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所编《玉台新咏》中的《钱塘苏小歌》:“妾乘油璧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此诗以“妾”的口吻讲述了自己与“郎”邂逅、幽会并定情的故事,体现了苏小小对爱情的主动追求。去过西湖的人大多都知道西泠桥和西泠印社,而“西陵”这个地名正是始于这首《钱塘苏小歌》,只是后人把“陵墓”的“陵”改为了现在用的这个“泠”。不过,《玉台新咏》对苏小小的身世和身份只字未提。
南朝徐陵之后,苏小小的名字沉寂了约两百年,直到中唐大历前后,才通过诗人们的生花妙笔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这一文化意义上的苏小小就是以歌妓的形象出现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的,而确立苏小小这一形象的正是最早对西湖情有独钟的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在《余杭形胜》诗中“教妓楼新道姓苏”这一句后自注云:“苏小小本钱塘妓人也。”实际上白居易是唐代乃至历代吟咏苏小小次数最多的诗人,在白居易笔下苏小小无一例外也都是“妓人”,如《闻歌妓唱严郎中诗因以绝句寄之》:“已留旧政布中和,又付新词与艳歌。但是人家有遗爱,就中苏小感恩多”,从这首诗的题目即可知感恩严郎中的苏小为“歌妓”;再如《和春深二十首》第二十:“何处春深好,春深妓女家。……杭州苏小小,人道最夭斜”更是明确道出苏小小妓女的身份。在上文提到的另一首诗《杭州春望》中,又用“柳色春藏苏小家”把杭州点染得春意盎然。白居易的好朋友刘禹锡还和了一首《白舍人自杭州寄新诗有“柳色春藏苏小家”之句因而戏酬之寄浙东元相公》其中也提到“女妓还闻名小小,使君谁许唤卿卿。”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苏小小作为享誉江南的美丽多情的歌妓形象已经构成了一个典型的诗词意象和文化符号。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一时期苏小小的名字频繁出现在文人们的诗文、词曲、笔记中。除了白居易和刘禹锡,先后提及或吟咏苏小小的就有李贺、权德舆、张祜、柳淡、杜牧、李商隐、罗隐、温庭筠等众多诗人,从不同角度对她倾注了丰富的情感。不过,无论是白居易还是其他诗人都并未说明他们把苏小小说成是歌伎有何依据,我们也只能推测诗人是从《钱塘苏小歌》坦率、大胆的抒情方式主观断定了她青楼女子的身份。
关于苏小小和杭州西湖的渊源,还是要到诗人的作品中去寻找。杭州古称钱塘,所以现在的杭州依然下设有钱塘区。从最早的《玉台新咏》中收录的那首《钱塘苏小歌》就可以看出苏小小与杭州西湖的不解之缘:在苏小小的名字前面冠以钱塘之名,显然就将苏小小的形象定格于风景优美的钱塘湖畔。然而《钱塘苏小歌》并不能十分明确苏小小生活的地方和苏小小墓具体的位置。白居易虽然在西湖的诗中多次写到苏小小,但中晚唐大量写到苏小小的诗都明确告诉我们苏小小墓其实是在嘉兴。如刘禹锡《送裴处士应制举》曰:“忆得童年识君处,嘉禾驿后联墙住,垂钩钓得王馀鱼,踏芳共登苏小墓。”嘉禾即是嘉兴。李绅《真娘墓》小序说得更为明确:“嘉兴县前亦有吴妓人苏小小墓”。徐凝的《嘉兴寒食》则说:“嘉兴郭里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扫回。唯有县前苏小小,无人送与纸钱来。”旧题晚唐陆广微所编的《吴地记》则明确记载:“嘉兴县前有晋妓苏小小墓”,可见唐代的苏小小墓在嘉兴是毋庸置疑的。至于为什么“钱塘苏小小”埋骨嘉兴县,就实在是没有什么文献可查了。
那么,杭州西湖的苏小小墓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我在前几期关于西湖的分享中说道,由于大运河的开凿,杭州在隋唐以后就变得越来越繁华,尤其是在做了一百多年的南宋首都后,杭州更是成为温柔富贵乡的代名词。相比之下,在杭州的东北方向的嘉兴虽也是繁华富庶之地,在杭州面前显然是“小巫见大巫”,两地又离得很近,苏小小原本又有“钱塘”的标签,因而在追求浪漫的文人笔下,让美丽多情的苏小小生于西泠,长于西泠,葬于西泠,既不辜负美人,又让美人为湖山增色也就顺理成章了。于是到了宋代,苏小小的生活空间从泛称意义上的钱塘渐渐具体到了西湖边的西泠桥畔,并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固定和延续了下来。也因此到了元代即有好事者在西湖边建了苏小小墓。明清两代及近现代则不断得到翻修,日渐成为西湖边的游览胜景。
和苏小小墓的空间迁移相伴,自宋至清,苏小小的文学形象也不断被丰富、被塑造。北宋张耒《柯山集》和何薳《春渚纪闻》都记载了儒生司马槱梦遇苏小芳魂,相互悦慕,结为眷侣的爱情故事,首次以才子佳人的叙事模式把苏小小塑造成一个痴情女子的形象。清康熙年间,署名古吴墨浪子搜辑的白话小说《西泠韵迹》系统演义了苏小小的生平事迹:苏小小生于妓家,父不知何人,母又早亡,住在西泠桥畔。到了十四五岁,不但“色貌绝伦”,而且“信口吐辞,皆成佳句”。苏小小性喜自由,酷爱西湖山水,叫人造了一辆油壁车,傍山沿湖自在游嬉。一日,苏小小在湖堤游玩途中,遇见了骑着青骢马的少年阮郁,两人一见钟情,后在贾姨娘的帮助下,结为情侣。三个月后,阮郁被身居相位的父亲逼回金陵,从此两人缘尽。后苏小小游到石屋山中,在一冷寺前遇见了落魄书生鲍仁,慧眼识才,慷慨资助他赴京求取功名。其后,苏小小又巧斗好色暴戾的上江观察使孟浪,展现了“应变之才”。在她打定主意要“寻个桃源”归去之际,忽感风寒,染病而亡。此时,鲍仁科举高中,获得功名,出任滑州刺史,飞马至钱塘报恩,不料苏小小已香消玉殒、停柩在堂,于是便尊 “生于西泠,死于西泠,埋骨于西泠,庶不负我苏小小山水之癖”的遗愿,葬其于西泠桥畔。苏小小与阮郁的爱情故事其实脱胎于北宋钱塘杨爱爱与金陵少年张逞的风流传说,被古吴墨浪子改头换面嫁接到了苏小小身上,成为了苏小小最广为流传的身世传说。至此,苏小小被塑造成一个才貌双全、多情善良、钟情山水又不畏强权的佳人,成了古典文学中的一个经典形象。
在苏小小这一文学形象的塑造过程中,李贺的《苏小小墓》绝对是最为重要的诗篇。作为一个以“鬼才”和李白的“仙才”相颉颃的天才诗人,李贺诗歌最独特的“鬼气”和“苏小小墓”这样一个“鬼题材”内在的契合,以及李贺在苏小小身上所寄托的对自身命运的悲慨,都使得李贺的这首诗在文学史上为苏小小重铸了艺术灵魂。
我之前在为大家分享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时给大家介绍过这位天才诗人。传说中他在年少时就写下著名的《高轩过》:“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其诗才深受当时的文坛泰斗韩愈的赏识。但当时嫉妒李贺诗才的人却说他父亲名字叫“李晋肃”,其中的“晋”跟进士的“进”同音,那是“家讳”,是不能去参加进士考试的。尽管爱才的韩愈专门写了一篇雄文《讳辩》 “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李贺申辩,但终究敌不过舆论的力量,备受打击的李贺不得不愤而离开长安,并且终身失去了举进士的资格。于是李贺“二十心已朽”,年纪轻轻的二十岁少年居然就已经沧桑老去,怀抱着一颗朽坏的心自我放逐,二十七岁就含恨而终。
李贺在饱受打击的情况下,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诗歌创作中,简直到了呕心沥血的程度,又因为终生无路可走的彻底的绝望,使他对人类的社会怨恨难消,因而诗境总是偏于晦暗悲苦。李贺在诗中使用了大量衰老和死亡的意象,翻开李贺的诗集,这类意象触目皆是,到处是老、死、衰等字眼,其他像残、断、瘦、枯、颓、病、朽、悲、凄、苦等字眼也随处可见,风格同唐朝其他诗人迥然不同。在中国诗歌史上几乎再没有一个青年诗人那样偏嗜描写衰老、死亡的事物。对人世生活的绝望也使得李贺转向幽冥的世界,在异类的环绕中获得些许温暖的慰藉,从而开创了独属于他个人的“长吉体”诗风,他也因自己独特的诗风获得了“诗鬼”的称号。李贺的“长吉体”诗风以空灵甚至诡异见长,用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他在诗中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其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其造语奇隽、凝练峭拔,其色彩浓丽、变幻缤纷,其诗歌意象跳跃、结构不拘常法的艺术特点,使得只活了短短27年他开创的“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真正盛开成一朵瑰丽的奇葩,正如宋代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说的:“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李贺最有代表性的“鬼诗”,其实并不多,总共只有十余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但几乎每首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李贺笔下的鬼魂世界中,有刘彻茂陵前夜闻晓无的马嘶;有南山的漆炬迎人,土旷萤扰;有冷雨中的秋坟鬼唱,恨血千年;当然还有苏小小墓上幽冷飘忽的美丽游魂。下面我们就来赏读李贺的《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幽兰露”指的是兰花上凝结着露珠;“结同心”指的是古代男女定情时用丝带或花草打成连环回文样式的“同心结”,表示爱情坚贞如一;“烟花”此指墓地上艳丽的花;“茵”意思是垫子,“盖”就是车盖,即车上遮阳防雨的伞盖;“佩”指的是身上佩带的玉饰;“油壁车”指的是车壁用油漆涂饰的车子,多为女子所乘,如晏殊的《无题》中“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冷翠烛”指的是夜间野外有时会看到的磷火,俗称鬼火,因其有光无焰、颜色白中带着蓝绿,给人冷凄的感觉,所以说“冷翠烛”;“劳”就是不辞劳苦的意思;“西陵”可能原本指的是城西的一座山陵或陵墓,后来就演化成今杭州西泠这个地名。
这首诗翻译成白话文大致就是说:兰花上点缀着的露珠,就如她凄苦含悲的泪眼。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编织同心,而烟霭则幻作为花儿却不能修剪。芊芊芳草是她的席垫,亭亭青松是她的伞盖。飘飘清风是她的衣衫,咚咚流水是她的玉佩。她生前所乘坐的油壁车,每当夜晚还把她等待。闪烁阴冷绿光的磷火,无人赴约而枉费光彩。想绾结同心的西陵下,阵阵寒风吹凄凄苦雨。
李贺的这首诗以苏小小的故事为题材,写幽灵形象和幽冥境界。全诗由景起兴,通过一派凄迷的景象和丰富的联想,刻画出飘飘忽忽、若隐若现的苏小小鬼魂形象。诗中寄寓着诗人独特的身世之感。
中唐诗人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有这样的记载:“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意思是说每到刮风下雨的夜晚,有人会听到苏小小的坟墓上有歌唱或吹奏乐器的声音。这岂非证明了鬼魂的存在吗?可见到中唐时期苏小小的传闻已经非常凄美动人了。李贺显然也知道这些传说,并且被苏小小的传闻深深打动,所以他通过写“鬼”来写人,通过刻画“鬼”的形象来抒发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所以他笔下的苏小小这个“鬼”绝不是那些让人谈而色变的恶物,她像一个鬼中的仙子,“虽为异类,情亦犹人”。
诗的前四句直接刻画苏小小的形象。一、二两句写她美丽的容貌:那缀着点点晶莹剔透露珠的空谷幽兰,像是她含泪的眼睛。诗人开篇就抓住心灵的窗户眼睛进行描写,一是让读者通过她的眼睛想见她的美,二是表现她寂寞孤高、净雅芳洁的心灵。兰花是美的,带露的兰花更美。但着一“幽”字,引出下面的“啼眼”,则那在月光下闪耀着微光也散发着淡淡的芳香的兰花便有了凄凉哀伤的意蕴,照应题中的“墓”字,营造出墓地荒冷凄迷的气氛,为全诗定下哀怨的基调,也为鬼魂活动创造了气氛。所以说“幽”跟“啼”这两个字可以说是全诗的诗眼。三、四两句写她孤独的心境:生活在幽冥世界的苏小小,并没有“歌吹”欢乐,而只有满腔忧怨。那么让苏小小死后都潸然泪下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她找不到一个物件可以和心里喜欢的人结下同心的盟约,以致不能幸福相守。在传统的民间社会里,情人之间会用花草或其他东西结成一种代表坚贞爱情的信物。但是仔细想一想,哪里是真的没有这些东西?向四周望过去,花草处处,一点也不缺,只可惜结果却还是“烟花不堪剪”。虽然繁花盛开,如烟似雾,可是还是没能够剪取下来用来结同心。那么这片烟花又为什么剪取不了呢?可能有三种原因。第一个,苏小小这时候是个鬼魂,就像一抹淡淡的影子,看得见却摸不着。那双透明的玉手哪里握得住剪刀,又哪里能碰触得到花瓣呢?她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第二,很可能连那些烟花都是幽冥世界里的幻影,毕竟她自己都是幽魂了,那些盛开的繁花恐怕也都是花的鬼魂。幻影又怎么能够剪取下来呢?于是苏小小也就只能望花兴叹了。至于第三个,也是最有可能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即使一切都是真实的,苏小小是活着的,有血有肉的,烟花也是实实在在的,但是她仍然是无从剪取一瓣心香,因为根本就没有那个可以结同心的情郎。而这正是苏小小一生最大的悲哀:她那么美丽,那么高贵,可偏偏沦落风尘,即使成为一代名妓,受到万众的追捧,但是就如同唐朝女诗人鱼玄机所深深感慨的:“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啊!所以说,真正的悲剧并不是“无物结同心”,而是“无人结同心”。于是,怀抱着永生的寂寞的苏小小,就只能独自徘徊,孤单地、徒劳地痴痴等待,难怪她美丽的眼睛会含着泪水。作者在前四句中仅用十六个字,就形神兼备地刻画出苏小小的鬼魂形象,表现出诗人惊人的艺术才华。
接下来诗的中间六句写苏小小鬼魂的穿着服饰和使用物品:芊芊绿草,像是她的茵褥;亭亭青松,像是她的伞盖;春风拂拂,就是她的衣袂飘飘;流水淙淙,就是她的环佩叮咚。这样的描写让读者似乎感觉到苏小小正走过,那一阵轻柔的风就是她悄悄飘过的信息。这么一来,苏小小就融入到周围的景物里,在整个大自然里无所不在。兰花、露珠、碧草、青松、清风、流水,处处都是苏小小的化身,那么空灵飘渺,清丽优雅。若有似无,却又呼之欲出,你简直可以听到她幽幽的叹息。那么莲步轻盈的苏小小要到哪里去呢?“油壁车,夕相待”,她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如今还依然在等待着她去赴“西陵松柏下”的幽会。这一部分,暗暗照应了前面的“无物结同心”。用一个“待”字,更加重了景象和气氛的凄凉。紧接着的两句,说油壁车最终等到的不是它的女主人苏小小,而是“冷翠竹,劳光彩”。风凄雨零之中,有光无焰的鬼火在闪烁着暗淡的绿光。翠烛原是为情人相会而设,有情人不能如约相会,翠烛就如同虚设。碧森森的磷火点缀在这一片墓地里,这应该也是苏小小依然存在的证据吧。而对一个失去生命的少女来说,这冷翠烛般的磷火无法照亮人生的道路,有烛而无人,更显出一片凄凉景象。“翠烛”写出鬼火的光色,加一“冷”字,就体现了人的感觉,写出人物内心的冷寂:冷冷的翠绿色的蜡烛,徒劳无功地散发出光芒。这“翠烛”徒劳地发出的“光彩”蕴涵着人物期会难成,希望成灰的无限哀伤。
然而李贺在这六句中的用意还不只是如此,其中的层次还要更精密,更丰富。传统的婚礼是“洞房花烛夜”,而在这幽暗冷寂的墓地间,有车轿,有蜡烛,岂非就像是举行一场婚礼。只是苏小小所在的是和阳间相反的阴间,炙热必须冷却,红色要变成绿色,那么这“冷翠烛”确实就是阴间的洞房花烛。所以李贺的这一首诗简直是在写一场为苏小小举行的阴间婚礼。一切都准备好了,“草如阴,松如盖”是苏小小的坐垫和盖头;而“风为裳,水为佩”则是形容这位新娘精心装扮、玉佩琳琅;而等在外边的油壁车就是一顶花轿,准备要把她送到礼堂;最后她应该走向烛光高照的洞房,完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幸福仪式。只可惜油壁车久久等不到苏小小,而且这一场在墓地里举行的婚礼也永远等不到新郎。那翠绿色的烛光就更加冰冷,显得更加徒劳又凄凉了。
因而诗的最后两句在描绘西陵下凄风苦雨的景象中做结,诗人在这里仍是用景物描写来渲染哀怨的气氛,同时也烘托出人物满心的酸楚哀戚,那西陵下在寒风的吹打中纵横洒落绵绵不绝的冷雨,不正是开篇那如“幽兰露”般含悲的眼中洒落的永无止境的泪水吗?
这首诗是一曲鬼仙的悲歌,着力于刻画苏小小那一缕悠悠荡荡依稀徘徊在西陵松柏下的芳魂。诗以景起兴,通过景物幻出人物形象,把写景、拟人融合为一体。写幽兰,写露珠,写烟花,写芳草,写青松,写春风,写流水,笔笔是写景,却又笔笔在写人。写景即是写人。用“如”字、“为”字,把景与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描写了景物,创造出鬼魂活动的环境气氛,同时也就塑造出了人物形象。诗中美好的景物,不仅烘托出苏小小鬼魂形象的婉媚多姿,同时也反衬出她心境的落寞凄凉。这些景物描写都围绕着“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这一中心内容,因而诗的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得到集中的、充分的揭示,显得情思脉络一气贯穿,具有浑成自然的特点。也正因为这出神入化的情景交融,这首诗才塑造出了苏小小主义艺术形象的灵魂:她的心中郁结着太多的寂寞,太深的哀愁,那沉甸甸的寂寞哀愁连死亡都无法解脱,于是这幽冷飘忽的美丽游魂就总是徘徊在人间。
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借鉴了屈原《九歌·山鬼》中对神、鬼的描写方法。从苏小小鬼魂兰露啼眼、风裳水佩的形象上,可以找到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的影子;苏小小那“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的坚贞而幽怨的情怀,同山鬼“折芳馨兮遗所思”、“思公子兮徒离忧”的心境又一脉神传;西陵下风雨翠烛的境界,与山鬼期待所思而不遇时“雷填填兮雨冥冥”、“风飒飒兮木萧萧”的景象同样凄冷。由于诗人采用以景拟人的手法,他笔下的苏小小形象,比之屈原的山鬼,更具有空灵缥缈、有影无形的鬼魂特点。
李贺笔下的苏小小一往情深,即使身死为鬼,也期待与有情人绾结同心。她牢落不偶,死生异路,竟然不能了却心愿,只能怀着缠绵不尽的哀怨在冥路游荡。这虽是一首鬼诗,却充满了对生的留恋、对爱的追求。在一片凄冷阴森的幽冥世界中,闪现出来的身影却不是一个可怖的女鬼,而是那位美丽多情的苏小小。而在这个苏小小形象身上,我们又可以在即离隐跃之间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李贺的一生短暂又绝望,空有傲世的才华,在人间却找不到出路,于是他只能到亡灵的怀抱里去安顿那一颗流离失所的心灵。诗人把自己空寂幽冷的心境通过苏小小的形象充分流露,在绮丽秾艳的背后有着哀激孤愤的忧思。一个是无路可走的诗歌天才,一个是“无物结同心”的绝代佳人,李贺发出的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叹啊!也正是因为把自身的命运和感情深深地倾注其中,李贺才能写出苏小小这般空有蕙质兰心,倾国倾城之貌,却至死难以为自己的真情找到依托的悲哀。
在分享李贺的这首《苏小小墓》之前,我读过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当然也读过句式长短不一的词,但我还从没读过三言诗。我完全没想到诗竟然还可以以三字一句为主,而且还可以写得这么美,这让我对李贺诗风的独特和他惊人的诗歌才华又多了一层体会。
参考反馈题目:
李贺《苏小小墓》参考反馈题目:
1.你能给大家分享一下林逋的《长相思》吗?
2.你知道苏小小吗?给大家讲一讲她的故事吧。
3.你去过西湖吗?在西湖边看到过苏小小墓吗?对这个景点有什么印象?
4.你能再给大家分享一首写苏小小的诗词吗?
5.你读过李贺的诗吗?或者知道他的什么名句吗?
6.你知道李贺为什么被称为“诗鬼”吗?知道李贺的哪些“鬼诗”吗?选一首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7.查查还有那些诗人写过什么三言诗,并选一首分享一下吧。
参考资料:
(唐)杜牧《李长吉歌诗叙》
(唐)李商隐《李贺小传》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李贺》
(五代)刘昫《旧唐书·文苑传下·李贺》
史杰鹏《梁惠王古诗词二十讲之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莫砺锋《一样幽艳,两般哀怨——读李贺<苏小小墓>与白居易<真娘墓>》
余霞《苏小小考》
姚可《苏小小形象流变研究》第一章 苏小小的身世及文本留存
徐旭平《<苏小小墓>对<山鬼>的继承和创新》
李伟《唐代诗人笔下的苏小小形象探究》
童占芳《唐诗中的苏小小形象研究——以李贺<苏小小墓>为中心》
余霞《中晚唐诗苏小小形象之审美意蕴与文化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