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每个人心中定义不同,可能是随心做喜欢之事,也可能是不做不想做之事。人一旦处于某种极不甘愿的境地,脑袋就开始想些形而上的东西,比如活着是为什么?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人生来为赎罪还是为享乐?
小时候,自由就是玩,看课外书,看漫画,郊游,打闹,吃喜欢的东西。
高中时课业量大,每日做到晚也做不完,身体长期在室内不动,精力无法释放,脑袋就开始想些脱离当下的事,彼时,想的最多的就是要有自由。
当时一心想快点高考,上到大学就没有那么多作业,没有补不完的课,身心都能轻松不少。所以,对高中时期的我来说,自由的定义很狭隘,就是做自己喜爱的事。
到了大学,课余时间多了,除了上课之外,更有了大把可以去做自己想做之事的时间,但是那时仍要上不喜欢的课,仍要面对不喜欢的老师,那时的自由对我来说,就是写小说、画画、听摇滚音乐。
一做这些,我的心就无比轻松。所谓的自由,还是做喜欢做的事。
工作后,每日在格子间忙些事务,想得最多的就是出门走走,晒太阳喝下午茶,即使只是出门闲晃也好,总之不呆在办公室里,干什么都行。
倒不是说不爱工作,忙的时候虽然能一头钻入工作中,但只要一闲下来,心念就随情绪起伏波动,规规矩矩的生活并不能满足我向往外界的心。自由对我来说,已不仅仅是做喜爱的事,而是想到什么就能做成什么。
但人世间又怎么会有逍遥自在的自由?
比如,冬天走在街上,突然希望眼前有一杯适口又暖手的热茶驱驱寒,此时即使就近买到了合自己口味的茶,手中之茶也可能不符合心中想念的那种味道;
又比如,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如何如何,可任何完美的人,也总会被挑出些不符合我们自身期望的毛病。
这种愿望与现实不能匹配的念头,都算不上自由。
这样一看,想到什么就有什么,想到什么就能做什么,也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事了。因为人活在世上,要受到躯体和当下环境的限制。
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
但人作为进化后的高等生命,除了有自我幻想,自我创造的能力外,还有自我控制。虽然没有绝对的自由,但至少还有相对的自由。
我们少吃一口,少睡一会,少看手机,多工作,多锻炼,多做善事,通过自我控制达到不即时满足的状态,可以将那些飘忽不定的小心念给遏制。只要生活能平衡了,我们的内心安定了,我们就能觉得生活得不错,自由不自由也不太重要了。
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有节制地生活,修炼自己的内心不受外界影响,这是我能想到的相对的自由。
推到生活中,即一个人去观察自己的生活状态时,会去做一些自己不情愿做的事,同时又能有有自得其乐的事在做,兼有仰望未来的期望。
能心甘情愿地接受这样的生活,且活得不累,就是活得很自由了。
这时,想必这个人脑中已不会去想自由和不自由的问题,心随处可安,身随处可放,到哪里都是好的,到哪里都是自由的。
只是很多人终其一生,达不到这样相对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