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之人无贵贱,道之所存,帝王将相在何方。" - 出自《资治通鉴·周纪·文王三十一年》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出自《资治通鉴·周纪·文王三十一年》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若以长生之道,观于世,则君臣父子皆不肯死,而况于人乎?" - 出自《资治通鉴·汉纪·赵世家二》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八·后周纪二十四》
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出自《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二·宋太祖本纪二》
6."兵法诡道,天下莫测。" - 出自《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六·宋太祖本纪六》
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出自《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六·宋太宗本纪六》
8."人心隔肚皮,恶人常有天眼。" - 出自《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六·宋太宗本纪六》
9."远交近攻,内外夹攻,可图也。"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二十八·宋真宗显德二年》
1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三十三·宋真宗治平二年》
11."忧国忧民,忧身忧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三十三·宋真宗治平二年》
12."天下之事,非有君子之道,则不可成也。"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四十二·宋真宗咸平二年》
13."人主贵得人,人臣贵得主。"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四十七·宋真宗咸平七年》
14."人主所以贵臣者,臣所以贵主者,皆以忠信为本也。"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四十七·宋真宗咸平七年》
15."功成不必在我,功败不可归己。"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四十七·宋真宗咸平七年》
16."人主不可欺,天地不可欺,况于人乎?"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
17."人主不可欺,天地不可欺,况于人乎?"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
18."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
19."人之所以贵贱,异于禽兽者,以有言也。"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
20."人主之道,莫重于忠信。"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
21"天下之事,必以道德为本。"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
22"人之所以贵贱,异于禽兽者,以有言也。"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
23"人主之道,莫重于忠信。"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
24"忠臣不事二君,贞妇不事二夫。"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
25"人主当以忠信为本,臣下当以忠诚为本。"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
26"人主不可欺,天地不可欺,况于人乎?"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
27"功成不必在我,功败不可归己。"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
28"人主贵得人,人臣贵得主。"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
29"人主所以贵臣者,臣所以贵主者,皆以忠信为本也。"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
30"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
31"治国之道,莫急于修身。"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
32"君子以德行为本,以忠信为贵。"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
33"国家之治,必以法度为本。"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
34"人主当以仁义为本,臣下当以忠诚为本。"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
35"君子之道,以忠信为本,以礼义为道。"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
36"治国之道,莫重于法度。"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
37"人主之道,莫重于德行。"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
38"人主之道,莫重于仁义。"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
39"君子之道,以忠信为本,以仁义为贵。"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
40"人之所以贵贱,异于禽兽者,以有道也。" - 出自《资治通鉴·卷三百六十一·宋真宗宝祐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