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

《奥本海默》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并编剧的电影,讲述了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主导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该片于2023年7月21日在北美上映,8月30日在中国内地上映,2024年3月29日在日本上映。电影改编自凯·伯德和马丁·J.舍温所著的《美国普罗米修斯:奥本海默的胜与悲》,通过非线性叙事方式,展现了奥本海默作为科学家的追求与挣扎,以及他对于原子弹发明所带来的道德困境和后果的深刻反思。

影片不仅在艺术上获得了高度评价,还在第9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斩获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七项大奖,证明了其在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诺兰通过这部电影再次证明了他对电影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创新运用,使得《奥本海默》成为了一部不仅在技术上还是在情感上都能引起观众强烈共鸣的作品。



忙里偷闲二刷《奥本海默》,值。导演诺兰面对什么问题?他想借助这部影片给出怎样的解释?

奥本海默是“原子弹之父”,原子弹结束了二战,但没能结束所有的战争。现代社会依然争端不断战火频繁。止戈为武,是人们追求武器震慑力的原因。

奥本海默确实能用“锋芒毕露”来形容。奥本海默喜欢自由思考,希望对世界有所改善。他自信,话锋犀利咄咄逼人,与将军惺惺相惜互相成就;他有领导才能,他分派任务时颇有大将风范;他排斥告密,竭力保护下属、朋友。

杜鲁门上台,麦卡锡主义盛行,美苏冷战,军备竞赛开始。奥本海默发现领导人冷血,在选择武器时没有任何底线,这让他有了道德顾虑,于是他反对研究发展威力更大的氢弹。

这让小人施特劳斯抓住把柄,组织听证会审查奥本海默。听证会不定罪,只负责否决。听证会让奥本海默毫无隐私,受尽羞辱,他知道自己注定失败,但依然坚持陈述事实,要一份清白。

施特劳斯认为权利只存在阴影中,愚者才选择光明正大。他就是听证会的幕后黑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最终被自己设计的听证会反噬。

奥本海默的妻子凯蒂是个睿智的女人。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她更洞悉人性,她凭直觉就能判断出敌友,她竭力保护自己和家人。

奥本海默不擅长数学,不擅长实验,他曾经想毒死自己的导师,他风流。这些都没有妨碍他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给人以生长空间,他将创造一个世界。

数学是乐谱,不必去作曲,学会欣赏即可。

当你搬起石头的时候,要小心石头下的蛇。

理论是有局限性的。

就是因为意见相左,我才要征询他的意见。

暗星不发光,但它形成的黑洞可以吞噬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