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我带着八年级同学在学习分式方程应用题,教学中发现学生不大会列方程,以下是我对此的反思与改进方向,供参考:
一、问题根源分析
1. 基础薄弱: 对分式意义、等量关系理解不透彻,如分不清“工作效率”“速度”等关键量的表达式。 缺乏“从实际问题抽象数学模型”的训练,不会抓关键词(如“比…多/少”“是…几倍”)。
2. 分析方法缺失:未掌握“列表法”“画线段图”等梳理信息的技巧,面对复杂情境时思路混乱。 分不清“已知量”与“未知量”,无法建立两者间的联系(如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
3. 畏难情绪与习惯: 对长题干产生恐惧,不愿逐句分析;习惯套用公式,缺乏灵活应变能力。
二、针对性教学改进
1. 强化基础:从“量”到“关系”的拆解,明确核心量, 先单独训练“列分式表达式
2. 多利用图表法,引导学生通过填表,直观发现等量关系 。 用线段表示路程、时间等,标注已知量与未知量,直观呈现“相遇”“追及”等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3. 分层练习: 阶梯式题目设计,让学生先模仿再独立构建
基础题:直接给出等量关系(如“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强化公式套用。
变式题:隐藏等量关系(如“甲比乙早到1小时”),训练转化能力。
开放题:自设未知数,多角度列方程(如“可设速度或时间为x,比较哪种更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