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心?
人心就是人的心情、心态。它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也包括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以及善、恶。
还有心烦、心乱、心焦、心痒、心急、心虚、心累、心苦、心酸,以及狠毒狡诈多变等等。
但这些都只是假象。都是人心冷热交替转换的产物。
人心只有三种状态:心静、心热、心冷。
“心静”便是天堂,“心热”便是人间,“心冷”便是地狱。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
心静、心热、心冷便是人心的三大本源状态。
其他的喜怒哀乐,爱恨,善恶,心烦、心乱,以及狠辣多变等都是干扰项,都属于“三生万物”中“万物”的范畴。
心静生天魂,心热生人魂,心冷生地魂。天魂主白天,地魂主黑夜,人魂主意识、思考。
心静便是神佛的境界。儒佛道为什么都宣扬慈悲?因为人心不是没有善恶,而是不能有恶,人心思恶便犹如身坠地狱,痛苦不堪。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心先天都是相近的,静谧无尘埃,后天慢慢分出冷和热,然后冷热交替转换就有了人间百态。一直的心热和一直的心冷都是不存在的。
人心在白天的时候,在冷热之间不断交替转换,在夜晚睡眠之中回归静谧。
如果想要驾驭己心,儒道佛三家都有自己的办法。
儒家修身、省身、正身,养浩然之气,自然可以静心。
佛家戒荤、戒色,出家,心若明镜、五蕴皆空,也可以静心。
道家执念而行,竖立信念、道念,踽踽独行,心静是基本功。
“心静”是产生人类一切智慧的根源。
古之有大智慧、大毅力者,皆有静心的本领,人们常形容其为“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很多将军每逢大战的时候,都能静下心来,甚至可以静静地站在地图前几天几夜的时间而不烦躁。试问心不静,如何能下决断!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道德经》。首先心静、心安,而后起心动念,心生智慧。只要不急、不满足,就能“敝而新成”,就能诞生新主意、新智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若能抱持心若菩提、心如明镜,心无一物、心无尘埃,自然心静,自然心生佛性、心生慈悲,心生智慧。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
心无一物、心若明镜、心无尘埃,人心自然也无善恶。“知善知恶、为善去恶”,亲近善良、远离邪恶,当然也可以实现心静,也会心生智慧。
儒家修身、省身、正身,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自然也可以达到心静的状态。
儒道佛皆追求“心静”,古之大将军、大智慧者、大毅力者也都追求心静的状态。
心静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追求心静的状态?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圣人抱一为天下式”——《道德经》。“抱”就是抱持,持有的意思,心静就是那个“一”。
心静便是圣人追求的状态。也可以说是神佛的境界。因此“心静”便是天堂,“心热”便是人间,“心冷”便是地狱。
人有三宝身、心、念。心化三魂,天魂主静、人魂主热、地魂主冷。心既是魂,魂既是心。
天魂好静、人魂好热、地魂好冷。普通人大多喜欢热闹,不喜欢太安静,更接受不了被冷酷对待。
什么是人心?人心就是人的心情状态。喜怒哀乐都是人间。
心也好,魂也罢,不必纠结,只是一种命名罢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只需知道心静便是人心的最高追求、最高境界。心静”便是天堂,“心热”便是人间,“心冷”便是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