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有很多关于情感方面的求助问题,当一位事主发出自己变质的情感经历之后,下方评论几乎是一片倒的劝事主:“分手!”“不分留着过年吗?”
因为“劝分”的人太多,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话题,为什么旁观者总是劝别人分手呢?为什么网络上总是频繁地出现“劝分”现象?
因为有了“劝分”现象,于是另一种声音便接踵而至,有人说这些“劝分”的人一个个都没安好心,就是一群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要么就是一群瞎起哄的人...
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实在是太冤枉好人了。
其实网友们作为事件的旁观者,因为并不是当事人,所以他们对于一段感情的判断依据以及是非对错的判断标准皆是出自事主笔下的描述所得悉的。
所以绝大多数的“劝分”现象都是因为事主对自己恋人或伴侣的各种抱怨以及各种不满情绪的宣泄导致旁观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旁观者才会毫不犹豫地给出“劝分”意见。
旁观者们之所以如此决绝果断,一方面是因为没有跟事件的另一方当事人有情感的羁绊,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没有像事主一样付出长时间的沉没成本(也就是长时间的感情投入)故而在做决断时非常容易手起刀落,当机立断。
说白了“劝分”现象的根源,其实是因为当事人向旁观者投射出了负面的信息,毕竟人都是习惯从自己的主观角度出发而不是以客观公正的视角看待问题。所以事主的描述也只是一家之言。
另外还一些人其实自己已经在心里有了分手的念头,但却因为缺乏勇气,所以犹豫不决。这时他们急需要有人帮他们坚定信念,所以旁观者在捕捉到事主心里的想法后,于是简单粗暴的替事主做了决定——那就是分手,但其实这个答案也不过是替事主把内心的想法宣之于口,所以这个时候旁观者只是无形中充当了坏人的角色而已……
毕竟在这世上还有什么方案是比分手更高效更快捷,犹如绝缘一般迅速解决掉男女之间斩不断理还乱的纠葛关系呢?所以旁观者才会第一时间提出来。
再者,旁观者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为事主一直操心下去,也没那么多时间去陪着事主来回各种折腾,既然你困惑痛苦,那就分手啊!快刀斩乱麻,早分早解脱,所以才“劝分”啊!
如果事主的感情没有像他们描述的那么糟糕,谁又愿意去充当这个坏人呢?
所以说“劝分”现象还真怪不了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