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成绩优秀,但性格有些偏激,只要别人和他意见不一致或指出他的不对,他就大吵大闹,以至于班里的同学都不愿和他交往。班主任通过家访了解到,小明的父母从小就秉承“精英教育”理念对他严格要求,全面培养 ,但小明却变得敏感、自负且易怒。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班主任试着挖掘小明身上的优点并让他承担班级事务,小明确实有点改善了。可一段时间后,班主任发现他又变得趾高气扬,自大自负,这时,作为班主任,你该如何引导教育他?
我的分析: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小明从小的家庭教育出现问题而导致孩子性格有所缺陷。
1.再次家访,和家长进行心灵碰撞,共同找到适合孩子成长的方法。小明之所以不接受自己的缺点、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是长期在家父母对他严格要求,不允许孩子有错误造成的。我们要知道,孩子是只是一个孩子,不可能完美无缺,我们要坦然面对孩子的错误和缺点,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面对问题,我们家长要和孩子共同找到解决的办法,而不是严肃批评。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相对宽松的环境会对孩子的成长更为有利,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健康阳光,要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而不是单纯的学霸。
2.当面对意见不一致时,共同讨论,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观点不一致不要紧,看谁说得有理有据,然后看看其他人对两个观点的意见。自己说对不是对,多数人说对才是对。告诉小明,这是一个班集体,即使自己的观点不被认同,在形成决议后,也要服从多数,服从规定,有意见保留。这样我们的班集体才能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因为小明成绩较好,可以找一个学习相处较弱的孩子形成对子组,让他做小老师,在共同进步中感受爱。付出爱才能感受爱,才能传递爱。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明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想要改变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因为小明的周而复始而气恼,应该看到他的点滴进步而开心。只要我们不断的在具体的事儿上加以引导,相信小明易怒、自大自负的性格会有所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