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7.6
周末早起,外出逛街,五点归来,读书——梳理。
《高手教师》第四、五辑 P125-176
第四辑 怎么解决学生棘手的问题
这一部分,魏老师关于“学生早恋、攀比、假期手机管理、在学校吃不饱饭”等问题进行了剖析,给了一些具体的解决策略。有需要的老师,可以读一读这本书。这些剖析与策略的核心思想——(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应该成为问题的解决者。
1.教师应有的修炼——每一个人,包括教师本人,从自身看过去,都是主体,都要修炼直面问题的勇气和智慧;所有的问题,都不只是一件有待摆脱的麻烦,更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问题的本质,不是冲突或引发冲突,而是相关人员共同面对一个问题,经由这个问题的解决,所有人都可以增长经验。
2.将问题视为麻烦还是机会,将带来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觉得问题是麻烦,那么就会烦恼、沮丧,并且抱怨。骨子里,我们总是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是,如果将问题视为机会,就会兴奋。利用这个问题,不但让学生得到发展,而且让自己得到发展,甚至让一所学校得到发展。最重要的是,将“对事不对人”作为最深的原则之一。
3.我们要有勇气和智慧直面问题;我们要将问题,不,将生活当成活生生的课程,发展学生,发展自身,并使团队获得发展,使每一个人日趋完美;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要将枪口指向彼此,要牢记,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第五辑 成长在教育细节中
一.怎样正确地发出一条通知(发通知时,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反馈:为什么对方没有看到通知?
2.时机:为什么对方会忘记你发过通知?
3.清楚:为什么别人看不明白你的通知?
4.得体:为什么别人看了你发的通知心里不舒服?
二.为什么要教学生学会鼓掌
1.掌声代表一种感谢:谢谢你为这一时所做的努力,无论效果如何,你尽力了;公共环境,我们的一举一动,也在塑造着其他人,我们的掌声所传递出的激励,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2.以文化之名,教养之名,强调“做对的事情”,导向有温度的社群。
3.尊重,分“应得的尊重”“赢得的尊重”。每一个演出者,都应该获得一份应得的尊重。有些演出者,将获得一份赢得的尊重。
4.倡导“应该鼓掌”,对“鼓倒掌”说“不可以”
三.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一顶桂冠
1.孩子需要的是具体而微、滴水穿石的辅导,在此过程中不断地通过进步积累信心。
2.孩子需要一顶桂冠,每个孩子都至少需要一顶桂冠。(让孩子引以为豪的领域或能力)
3.对一个孩子来说,桂冠是什么?——可能是某一门功课特别好,也可能是所有功课都不好但是擅长跆拳道或者舞蹈。甚至,他只是字写得特别好。只要提到某个领域或某件事,他就超级自信,脸上充满了光彩,这就是他的桂冠。头戴桂冠的孩子,脸上是有光的,其生命是有光的。
4.更重要的是,因为头戴桂冠,我们更有可能去挑战自己所不擅长的领域。
5.不要剥夺孩子的热爱。孩子的桂冠,可能与天赋有关。孩子在天赋领域,会比同龄人有更多的优势。孩子的桂冠,可能与训练有关。因为孩子经受了某方面的训练且不抵触,比同龄人更强,结果获得了自尊,并不断地强化了自己优势,最终拥有了特长。
6.根本不存在“什么都不行”的孩子。认为孩子“什么都不行”,往往是因为我们看待生命的角度太过于单一,例如学科成绩。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多数孩子是没有桂冠的。因为应试教育本质上是残酷的筛选,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少数人戴上有毒的桂冠,多数人顶着失败的标签,过着平庸的人生。
7.一旦我们意味到了生命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无限可能性,那么就会明白,有时候此处的匮乏,往往意味着彼处的丰盈。我们的使命,是保持课程的丰富性,并给孩子不断地提供舞台和户外丰富的活动。要让不同的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都有机会显示以及锤炼自己的能力,直到戴上桂冠。
8.最终,我们(成人)将抵达一种境界,无需任何桂冠来为自己的生命作证,让自己成为无冕的王者,可以深入任何陌生的领域,敢于进行任何必要的冒险。这实际意味着,我们无须他人的认可,我们自己是自己的法官,我们拥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这乃是一种真正的自我实现者的自由。但是孩子做不到。他们需要一定桂冠,就像需要一根拐杖。直到有一天,哪怕整个世界反对他,他也敢于飞翔。
四.每天早晨,你几点到学校——赶在第一个学生到来之前,找到一个线头,传递你对于这个班级的信念与意志,创造可能与契机,给这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信心。
五.说说孩子跟人打招呼这件小事——消极原则:不伤人;积极原则:向别人表达善意。
六.忙来正是修炼时(关于期末工作的五条建议)
1.保持专注,让心情平静下来
2.狠抓常规,让学生适度紧张起来
3.列出清单,确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表
4.抓住焦点,确保重点事情不被湮没
5.多激励,少批评,给学生打气也给自己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