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在这里写了365篇文章了,第一篇文章应该是三年前写的吧,那之后就断了好久,中间考研期间捡起来过一次,考完研又断了,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捡起来,第二份工作又断了。
现在第三份工作了,又捡起来了。
一开始写,最大的难题就在于,不知道写什么,写过好多为写而写的东西,比如“怎样写作”呀,写过很多给自己打气的东西“迷茫的时候还是要写起来”、“别怕写的不好,坚持就超过了大多数人”,写过很多流水账“今天没洗头呀、化妆了啦”,诸如这种。
被灵感驱动,感觉有上帝握着我的手一气呵成的情况有,但不多;
更多的时候是平平无奇的生活里也没什么表达欲。
改变始于一个简单的信念,叫微习惯。
一天不管发生了啥,写个100字,没有观点,就写事情,没有表达欲,就随便写点今天的生活,慢慢的一篇文章就写起来了。
你也不知道突然哪篇会有巨大的关注量、评论,大多数时候你认真写的文章没有什么水花,随手一个感想反倒有人共鸣,这种东西很难说,你要做的只是写,不停的写下去。
更多的时候,你只是在单纯的记录生活本身,这平凡琐碎的日子,就此有了一个珍而重之的视角—-就算是强行吧,生活的桩桩件件都被赋予了意义。
看到好笑的事情,笑过后马上想到怎样组织语言写下来;感触很强烈的瞬间,感觉落笔成文,浓烈的感情倾泻而出后,生活里多了更多平和的心态。
写着写着也会对自己有了一些要求,写第100篇的时候肯定和第1篇不同,写第300篇的时候肯定又和第100篇不同——
你应该要有个落脚点,像写一幅歌词一样,要么写画面,要么通过一件事是想说清楚一个道理,写几件事一定要把握清楚几件事的联系,写感情一定要写好能体现感情的画面和台词。
写到第365篇,我有这么些变化:
(1)从只关注自己的世界,到变得也去了解别人的世界。
比如我之前陷入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自己考研失败呀、工资不高啊,这就是我看到的世界;后来或许是因为一些文章后温暖的鼓励、走心的评论,它们潜移默化的让我开始慢慢思考评论背后的视角,不和自己的局限死磕。
之前只顾自己写,不看别人写的,后来发现有人真的很认真看了我的文章然后经常评论,于是我也有些不好意思,不再只是机械的点赞,开始也认真的看别人的文章,给人家留言。
不论是别人留给我们的“写的真好”,还是我们给别人留下的痕迹别人回“谢谢!真的有被鼓励到”,你会发现给予认可被认可和一样,都是令人幸福的事情。
我关注别人有个小习惯,写得好不一定关注,但就算写的不算太好,但更的比较勤,最近更新日期是昨天或者三天内,内容喜欢的我就会关注。
自己是笨小孩,也偏爱那些愣愣的往前走、不想太多就是写的人。
(2)逼自己尽量言行合一。
上次回家我妈说我,写的东西不知道的以为真人多清醒,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你能不能做的跟你说的一样?
写文章嘛,经常会探讨和升华一种理想的、最好的状态:比如,追求喜欢的人要靠吸引不靠舔;多想自己有而非自己没有;对待失去的态度是珍惜当下而不是徒然悲伤;除寝和食坚持精进自己拿高工资…….
但我自己在生活中还是感性控制居多,面对异性一时半会还是掌握不好姿态,经常还是太焦虑讨厌自己的失败,感觉和谁谁谁疏远了难过的要死要活,噢,也经常嘴上说放假我要学一天最后了不起学一两个小时…….
但因为一直在输出这件事,现在如果我再要犯在文章中勒令自己不要再犯的错误时,我会建立一个防御机制:
比如生活中和人聊舔又聊到程序员高薪、研究生学历,我在表达看法之前会暗戳戳的警告自己:1.不许贬低自己 2.别人的事情和我无关 3.专注你想改变的事情——-
这样,说出口的话还是有所变化,最起码从“啊程序员怎么这么有钱,我怎么这么穷”,变成了“再努努力,我这个月可以多搞点钱”。
知易行难是真的,知道和改变之间还有很长距离。写文章做的是“意识到”,然后才能做出下一步反应,慢慢改进。
我有理由相信写到第500篇的时候,我的人格将会变得完善一点哈哈哈。
(3)输出倒逼输入
写多了慢慢还是有点追求,不能只写生活琐事吧,也应该要有更广阔的题材和视角。
素材和论据也得充实一些,不能来源都是我的朋友吧?
所以要尽量多看书。现在看书可不跟以前一样,在微信读书上画个线写个感想就可以了,现在看书觉得好的句子,立马记下来,写篇文章就可以用,还能加深印象。
剧或者电影看了个把小时,里面哪对Cp、哪个情节很受触动,为什么触动你?写下来,就可以成为一个影评、剧评。
比如我之前看《明星大侦探》,有一期觉得何炅的推理真的太强了,感慨之后马上想到,这个事可不可以写成文章呢?——
从逻辑和教人说话技巧的角度,写《明星大侦探教你学说话》;
从何老师在不同节目中游刃有余的表现,写他怎么从本职工作《快乐大本营》一路锻炼到什么类型的节目都可以接,写《何炅一年365天工作360天,高手如何保持高效?》。
想法是好的,就是懒,还没开始动笔…….
只是想说写文章和学英语的一个共同性,
听一篇听力、看一篇阅读,都是被动的输入;但跟着听力复述一遍,或者自己用英语描述一个场景,就需要自己想用哪个词和哪个词搭配、用什么句型,这就是主动的输出。
主动输出的效果比被动也就好了90%吧。
写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
看一本书,听一个故事,你都是被动的哈哈哈哈哈或者哇哇哇哇哭。
但把你看到的觉得触动的故事再写一遍、讲一遍,说清楚一二三哪里触动,就需要调动语言组织、逻辑、想象力、情感。
所以写一个书评/读后感(主动输出),比干巴巴的读书做笔记,对书的吸收效果更好。
这样坚持下去,不变聪明才怪。
我的感受力依旧发达,但现在逻辑思维能力比以前好了不止一星半点,听话有点能听出弦外之音了——
写吧,写作让人博学(与自己比),让人聪明,让人读过的书能真的能融成洞察力、思考力和行动力。
(4)平凡个体的作品集。
这一点很抽象,但也很真实。我基本上不回看自己之前的文章,但只要我还在写,我就知道我一路走来的故事,都留下了痕迹。
越往后走,我会不再年轻,也可能赚不到更多的钱,三十多岁的时候发现年轻时的热血一个也没实现。
但也没关系,感谢这一路走来坚持写,我有了自己的作品集。在我今后按部就班的上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子的人生轨迹中,由于认真的捕捉过这些轨迹中的片段,所以片刻的情绪都成了永恒的纪念。
我走过的一年四季,都有声音。
在看到我所艳羡的别人的时候,这个作品集会让我暗暗积攒某种底气:你看起来很厉害,但,我也有我的发光点呀!
这个时代真好,不止有聪明的人、好看的人、富贵的人能够为人们所簇拥,再普通的人也可以记录自己的生活,找到自己的同类,一起抵御焦虑和迷茫。
感谢这期间遇到的朋友们,网络一线牵,出了社会后你们这些网友是让人感到温暖和坚定的存在。
最后给所有想要写点东西、已经在写东西、想写怕自己写的不够好的朋友们打点气吧:
写不好,还写不坏吗?
你只管写,数量堆出质量。
写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直在写。
然后就有答案了。
写本身就是答案。
———————————————————
作者简介:
阿婉,98年生人,地铁生态观察家,未来的口译译员。
翻译现役选手,第N次减肥中。
Focus on the one most important t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