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曾经刚工作那一年春节回家,朋友发给我这么一句短信。那时候正是年轻气盛、意气风发的时候,并没有带给我多少感悟。也知道这一句来自陶渊明的诗,也曾打开过那一首《归去来兮辞》,看着满篇的古文,头皮发麻,就此便被我撂下多年。
这一次魏晋文学史的学习,本以为仍然会倾心于“竹林七贤”那些任性的“酒鬼”,因为喜欢他们的随性、洒脱与不羁。不曾想,当我走进陶渊明,再次路过桃花源,读到那熟悉又陌生的“归去来兮”,心不禁为之一颤,众里寻他千百度,原来竟是你!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给了陶渊明当头棒喝,从此大彻大悟。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归去来兮,是追寻生命里最自然的快乐。
01 数次出仕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曾官至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三代而后,家境已经没落。
年少之时,我们也总有许多理想和志向,并会为此奋斗大半生。“学而优则仕”,像绝大部分中国文人一样,陶渊明受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有“济世救民”的壮志和理想。而且,要在人间过现实的生活,也总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牵绊。
魏晋时期是一个动荡而多变的时代,政治纷乱、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统治者更迭频繁,腐朽的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顶点,门阀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出身于庶族寒门的人则遭到无理的压抑。
陶渊明生活的时期,经历了司马道子、元显的专权,王国宝的乱政,王恭、殷仲堪的起兵,桓玄的夺位,以及后来终于夺取了晋政权的刘裕势力的兴起等。
朝廷腐败不堪,左右政局的士族和军阀又都只热衷于争权夺利,政治社会昏暗无光,社会秩序岌岌可危。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像竹林七贤里的门阀子弟嵇康、阮籍都对当权集团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陶渊明的家世出身,已不能为他的为官之路铺路,直到二十九岁,才有机会出仕。陶渊明从晋武帝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开始做官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为彭泽县令,十余年中,数次出仕,他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
四十一岁的陶渊明,虽然对官场厌倦至极,还是再次做官,为彭泽县令。为使官府的税收得以保证,上任伊始的陶渊明认真清查彭泽县的户口。
一旦认真,就容易动了上头人物的奶酪,得罪了浔阳郡丞何隆。凶狠贪婪的浔阳郡督邮刘云,受何隆之命,以视察为名,来到彭泽县衙,把陶渊明厉声训斥一番,数落他无所事事,不务正业,有愧朝廷俸禄。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为官十几年,从未找到归属感和满足感,他的政治抱负也终于被现实消磨殆尽。也曾心怀壮志,有济世安民之愿望,然而,理想早已湮灭于岁月,每每人在官场,便觉身在樊笼。这一次,终于彻底离开了官场。
02 归去来兮
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战争最多、人民最苦的时代,但那个时代也释放出了生命的各种可能性,不仅有孤独和虚无,还有真挚、纯粹的自我追求。
在政治的风云变幻中,陶渊明感受到了无尽的失望和忧虑,对朝廷的尔虞我诈感到厌倦。他的志趣与性格,终于使他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他毅然选择了远离尘嚣,寻求内心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
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会有心灵被捆绑的时候,怎样去追寻自己心灵的自由,并不只是个归隐的问题,也不只是田园山水的问题。
陶渊明在政治的纷争中领悟到了尘世的虚妄,逐渐将目光转向了内心的深处,去寻找那个本真的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天性热爱大自然,热爱山水之美,追求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向往清新自然、返璞归真的简单生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在东篱边悠闲地采菊,偶然间抬头便可见到南山,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在这片山水田园中,陶渊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抛开了尘世的喧嚣,闲逸自在,悠然自得,沉浸在自然的宁静和忘我之中。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山水田园,修篱种菊,一种平淡的生活,却给了陶渊明宁静、自在和安逸。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和烦恼,尘世还是那个尘世,官场还是那个官场,只是那些喧嚷,再与他无关。东篱有诗,南山有酒,足矣。
03 山水田园派
陶渊明开创了山水田园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陶渊明和他的诗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喜欢自然和田园生活,更是因为他对自由、宁静和内心世界的向往。他用自然的笔触,将自己的情感与山水田园融为一体,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山水田园诗篇。这些诗篇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他与大自然、与心灵的交融,是他对生命、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他的诗歌在晋宋之间自成一格,自然流露,不假雕饰,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用朴素简洁的文笔描写真实的思想感情,真切而且传神。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他的诗歌语言虽然只是极普通的“田家语”,却不只是客观地描摹田园生活,而是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中的情趣,使人接触到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引人到一种境界中去。
陶渊明的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生活的描绘,更是他内心真实自我的表达。山水田园成为他的精神寄托,他通过诗歌将自己的烦恼、喜悦、和思索,都浸润其中。在那些诗句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澎湃与纯真,仿佛一股清泉,涤荡着尘世的烦恼。
陶渊明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生活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笔下山水田园如诗如画,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引领我们在纷繁的现实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净土,与他一同品味那份山水田园的美好和自由。
在陶渊明的诗歌世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真谛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他的诗作不仅仅是对山水田园的描绘,更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和对人生的深思。他用诗歌告诉我们,即使在世俗的喧嚣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一片净土,追寻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从他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了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陶渊明的诗歌,内容是复杂的。因此不同方面的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不同的作家,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清人沈德潜谓:“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维)有其清腴,孟山人(浩然)有其闲远,储太祝(光羲)有其朴实,韦左司(应物)有其冲和,柳仪曹(宗元)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