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反脆弱性,就是:当有些事物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压力、不确定性、风险等下面时,反而能够获益,并茁壮成长的特性。比如:禁书反而卖的更好,因为反脆弱性强,越禁卖的越火
我宁愿做一个愚钝但是具有反脆弱性的人,也不愿做极其聪明但脆弱的人
反脆弱偏好不确定性和波动。因为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会带来混乱和错误,错误就能暴露问题,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学习,从而避免更大的错误和损失,珍惜每一次犯错后的机会
安逸舒适的环境让人失去一些能力,变得脆弱,丧失反脆弱能力,一个小的波动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略有波动的状态反而让人时刻警惕,不敢怠慢,系统的反脆弱能力不断提升。
自然界“优胜劣汰”的进化规则也可以说是反脆弱的结果。进化和突变本就是一个不确定性的过程,具有反脆弱的物种逃过了进化的剪刀,最终走到今天。
技术也是反脆弱的结果,是人们通过反复试验,反复是错,最后留下的可行性方案
偶尔的小感冒可以促进机体免疫系统的完善,增强反脆弱性,就医吃药反而失去了反脆弱的能力提升。
事物摄入过量,导致机体失去了饥饿的压力源,阻止了人类机体发挥其潜力,比如寻找食物的能力,肌肉变强的可能性丧失
系统需要适当的压力或压力源,用于保持系统的反脆弱性,没有压力的舒适环境对系统不是一件好事
脆弱性是比较容易预测的,可以通过对脆弱性的预测来做出反脆弱性的策略,从他人的脆弱性中获利。比如保险业,通过一个人的年龄、病历和生活习惯等预测他的患病风险,从而针对性的为其提供保险产品,降低公司的风险,从而获益。
反脆弱性喜欢时间。在时间尺度上,一切都具有不确定性,在时间维度上能有所收益的,就具有反脆弱性。比如知识,比如经验,脆弱的东西都被时间击垮了。
探讨:
反脆弱性是根据脆弱性推导出来的,那么前提是脆弱性必须成立。
比如我们可能会认为:
汽车的发明,让人们不用徒步那么辛苦,但是也是剥夺了机体肌肉强健、快速奔跑的可能,让人们丧失了这方面的反脆弱性。照此说来,我们岂不是要消灭汽车,回到马车时代么?显然是不可能的。
是否脆弱是要取决于具体的环境而言的,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其实汽车的发明让人变得脆弱这个前提就不成立。如果说人类和狮子生活在一个环境里,那么丧失奔跑能力就会让人变得脆弱,因为那是致命的,但是现实是,人类无需依靠快速奔跑才能活命,环境改变了,所以推导出来的结论也就不成立了。
汽车的发明确实让人类跑得不那么快了,但这并不使人脆弱,也就没有让人失去反脆弱能力的说法了。
何况技术本身就是具有反脆弱性的,目的就是服务于人类,让人类更加具有反脆弱性,在进化途中继续走下去。如果一个技术或发明会让人变的脆弱,那早就被淘汰了。
反脆弱具有层级性。组织更具有反脆弱性,而个体则更加脆弱,组织的反脆弱可能建立在个体的脆弱性和牺牲上的。比如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提醒人们轮船太大了,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后来就不再制造那么大的船了,避免了今后更多的灾难。每一次飞机失事都促使整个航空领域的安全性得以提高一个层级。个别的冤假错案,经过媒体的报道后,引起社会的探讨,最终促使国家层面的法律制度改革,完善了整个法律体系。所以说,个体的脆弱性可以暴露出整个组织的缺陷,使得组织能够得以及时修复漏洞,避免后期更大的损失。
自然界依靠整个系统的混乱和随机性,比如突变、优胜劣汰来实现整个系统的进化;但是处于系统中的个体生物又是脆弱的,必须面对其它生物的竞争才能生存下来。商业系统和公司也是类似的情况。
理性的试错,把错误当做一种信息源,那么错误中出现的随机要素就没有那么混乱了,每一次的错误都会让你更加接近有效解决方案,这样每一次努力都变得更有价值,这只是一笔支出而非一个错误。犯优秀的错误:犯了错后,认真总结,汲取教训;优秀的犯错:有预谋的小范围试错,收集信息,调整方向。
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实验实验了一千多种材料才找到正确的灯丝,接受采访时他说:“我不是失败了一千多次,而是用了一千多个步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