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走着,岁月的齿轮,又碾过了一年的疲惫,新的岁月亟待来填充新的色彩。不知从何时起,年不再有往日的味道,不再掐指头的迫切期盼,而是眨眼间,吆呵,怎么这么快一年就过去了。就在这无聊又无奈的时光里,儿时关于春节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记忆却越发的清晰。
儿时的春节一直是在老家度过的,记忆中自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后的那段时间,家里的大人就已经忙成一团,每天忙的像陀螺,打扫房子、做豆腐、蒸馒头、炸油糕,场景就似那首"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童谣。父亲写的一手好毛笔字,每每到了腊月,邻居们就送来了裁好的纸让父亲帮忙写对联,记忆中父亲总是坐在一张蓝色的桌子旁挥毫泼墨,而我就屁颠屁颠的帮父亲把写好的散发着墨香的对联放在一旁晾干,等这家的全干了再卷起来绑好等着来拿,家里每天都有人来,好不热闹。农村院子里的家门众多,每个门上都要贴上对联,门和门之间的墙上要贴方形的“斗",灶王爷、土地爷要贴,甚至衣柜上都要贴,至今都记着灶王爷贴的对联是“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土地爷前贴的是“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柜子上贴的是“金银满柜",“斗子"上写的是“五谷丰登"之类的吉祥话。等到除夕贴对联的时,我依然是父亲的小助手,抹浆糊、递对联,看着满院子红彤彤的春联,一种朦朦胧胧的希望涌上心头。最值得期待的是大年初一了,早上大概5点多钟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看爷爷点旺火,看父亲放各种花式烟花炮竹,记得最兴奋的一次是有一种花炮竟然飘出几个小降落伞,上面写着吉祥如意,太神奇了。等放完了鞭炮,就有小伙伴来相约去“挣糖",可能这是我们那里特有的习俗了,孩子们挨家挨户去拜年,大人们就会给我们糖,那个时候天还没有大亮,等转完一大圈也就大概吃早饭的时间,天已经大亮,回家看着满袋子花花绿绿的糖纸和覆盖了满院的像红地毯的鞭炮纸,那份喜悦不言而喻。吃过早饭就是和大人们去亲戚家拜年,和兄弟姐妹们在一起玩,挣压岁钱,其乐融融。
岁月如梭,如今那个热热闹闹的院子已经锁了有二十余年,而独属于我的这份记忆却历久弥新牢牢地锁在了心间。从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美食、新衣,想吃就吃,想穿就穿,没有了延迟满足,年的欣喜,年的期盼,年的仪式感就这样一点点的变淡。时代在变化,过年的传统在变革,但是我想我们对待生活摆出的喜悦姿态不该变,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堂堂正正,用心用爱过好属于我们的每一天。而一家人整整齐齐,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福分。珍惜当下的真情,不挥霍家人无条件的付出,把最好的情绪留给最亲的人,感恩这么多年来的付出,愿我爱的你们平安喜乐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