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文字的力量”几个字,我就非常有感觉,感触颇深。过去的岁月,像一幅幅画卷,展现在眼前。
三个月前的一天,妹妹若水在电话里跟我说:“姐,有一个软件叫简书,可以编辑写作自己的文章。那里都必须是原创文章,不能抄袭,不能填加任何广告链接,而且可以投稿。我感觉这个简书平台非常适合你。有时间见面的时候详细说。”
之后的几天里,我在好奇的同时,又暗暗期待。已经好多年没有这种感觉了。就像小时候,掰着手指,盼望过年;又像年少时,期待周末我的那个“他”的到来。喜悦,就像幸福的花苞儿,慢慢地,一点点绽放……
往事依稀,往事难忘。
我与文字的结缘,始于童年。大约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我的母亲喜欢看书。村里有个小小的阅览室,在母亲的枕边经常放着她读了一半的厚厚的长篇小说,像《伐木人传》、《青春之歌》、《林海雪原》啥的,说起来那时我也不认识几个字,六十年代中期,农村的孩子也没什么娱乐生活,我就开始读妈妈的枕边书,有的字认识,好多字不认识,我就连蒙带冲,倒也大致看懂了书的意思。原来,书里还有一个这么美好的世界;原来文字组合到一起,有这么神奇的力量!
阅读,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为那贫瘠的岁月涂抹上一丝温暖亮丽的色彩。
因为书的启蒙,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好。无论是造句,还是作文,都能让老师同学们眼前一亮。我写的作文还经常被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我成了老师最宠爱的学生,被同学们誉为“文学家”。这也是那时的我倍感自豪的一件事。
当作家,成了我的理想。笔耕是和我的青春岁月融为一体的。我开始写作投稿。深夜的油灯映着我笔耕的身影;早上的晨曦里有我朗朗的读书声。
一封封沉甸甸的稿子寄走了,带着我浓浓的期盼。接着一天又一天地盼着邮递员绿色的身影,竖起耳朵听大队高音喇叭喊我拿信的声音。
一封封稿件寄走后又陆陆续续被退回来,各个编辑部厚厚的牛皮纸信封在我的案头排了老高一摞。
没关系,只不过是重头再来。爸爸说:“这年头,文学青年太多,没有人脉关系想发表文章,太难了。”
可是,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即使一百次跌倒,我也要第一百零一次爬起来,继续战斗!
为了向编辑老师请教,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坐大牛车都晕车的我乘公共汽车,四处奔波于路上。我曾背着稿子去过《散文》杂志社,《中国妇女》杂志社,《丑小鸭》杂志社……
终于有一天,我的散文被三级党报《廊坊日报》的副刊《打谷场》采用了。那年,我19虚岁。捧着散发着油墨芳香的报纸,我把自己变成了铅字的这几百字的小文读了一遍又一遍……
后来才知道,只占《廊坊日报》四分之一版面的《打谷场》,当时是半月出一版,来稿量之大超出想像,文章的采用率极低。当时,连着三期,刊登了我三篇作品,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之后,我的文章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河北日报》、《廊坊文学》等全国各大报刊、杂志陆续发表,我也逐渐成为了廊坊日报各版面熟悉的活跃作者。
但是,我永远也忘不了《廊坊日报》的《打谷场》,是我处女作发表的地方……
后来,我忙于工作,也曾为生活所迫,有十多年放弃笔耕。那些年,没有心情,也很少读书。心灵是荒芜的。生命处于一段空白期,因为缺少阅读和笔耕滋润的生命是苍白的。
和妹妹见面正式谈起简书,是在我们一起去易水湖和东陵自驾游的路上。她说得很详细,当时她也刚下载注册简书一个多月,还是这个平台上的小白、菜鸟。但是,她和我一样喜欢文字,喜欢阅读,喜欢笔耕。她深知我对于写作的热爱。听了她的介绍,我深爱上了简书平台。
回到家后,我立即下载和注册了自己的简书账号。把这次自驾游泰陵的感受写出来,这篇题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文章先后被《旅行在路上》、《历史》采录,后来被专题编辑推首,简书首页收录。
反复端详着我的第一篇简书文章,还有我自己选的图片,心里非常激动,也百感交集。这种久违的感觉已经好久没有过了。仿佛回到三十多年前,我十八九岁发表处女作的时候,回到了那段幸福的时光。
自此,重燃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从今年8月30日入简,至今已发表作品80篇,基本上日更,有时每日两更,三更。其中27篇文章被推荐到简书首页,圈粉4181名,获得8240个点赞。
感谢简书,让我重新焕发青春。使我每天的生活宁静而幸福,充满了希望和快乐。每篇文章都有那么多陌生的简友留言,互动,点评。我认识了那么多好朋友,虽然从未谋面、素昧平生,但他们仔细读我心灵深处流出的每一篇文字,用心点评,热情留言,跟我互动。常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他们是我的知音,挚友!
在简书平台上,我没有什么功利之心。正常的工作生活之余,我把写作当作了一种心灵的倾诉,常怀一颗赤子之心,以满腔的热情,用我手写我心,我思,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在又开心。
希望清晰地记录我人生的苦辣酸甜,我的拼搏,我的成长,留下我思想的足迹……
希望这个世间因为我的文字,多一份温暖,多一丝温情!
原创不易,如需转载,请征得本人授权,并标注作者及出处,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