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明象征是一种象征客体、象征意义和联系词同时在文中出现的象征手法。这种象征寓意直白、明晰,一眼就能看出象征意义。有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之分。
(16)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这首诗是整体象征,象征的客体是“红豆”,诗人在末句明确点出“此物最相思”,清晰地说明了“红豆”的相思寓意。红豆是我国南方特产,传说为一女子相思绝命变化而成。此诗语句极单纯,感情却很深沉,如果读者知晓红豆的传说,就会倍觉此诗所抒发感情的赤诚和忠贞,从而神往不已。据诗人题辞可知,此诗是送给诗人的好友李龟年的,可见此诗是写友情的。可是后世人们却用它来表达男女爱情,或相互诵读,或相互抄赠,这种象征的丰富寓意和幽远的美感,不是一般比喻所能获得的。】
(17)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次在市场上看见十个带盒的镜子,打开一个来看,照人十分清楚,但是当他再打开其它几个看时,却都是模模糊糊的。刘禹锡叹息镜工的技术太差,可是得到的回答却是,世界上真正有漂亮面孔而需要买一个清楚镜子的人到底十个人中不到一个,这些模糊的货色正是为了多数不肯认真去发现自己缺点的人准备的。刘禹锡便感慨地写了一首“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的《昏镜词》。(黄苗子《镜子》)【害怕清楚地看见自己缺点的人就怕照镜子,特别是怕照那种照人清晰的镜子,这可谓洞悉世人之心理深矣!那首整体象征手法的《昏镜词》维妙维肖地描绘了一些人面对昏铜镜自我欣赏的姿态,使人在忍俊不禁之后深受启发:一个不愿正视自己缺点和现实的人,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一个不能正视现实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18)五支北方的河,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联系着历史和现实,召唤、启示着求知者奋击和追求,它是力量源泉的象征。(张承志《北方的河》)【象征客体是“北方的河”,象征主体是“力量的源泉”。象征修辞的运用启发人们由从古到今奔腾不止的北方的河联想到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北方人民。生命、爱情、悲欢离合、历史现实、追求拼搏,人们在这支生命的赞歌中,思索着所作的一些哲理性启示。】
(19)村里人为图吉祥,也为表心意,在院心还特地裁种了两株梧桐树。他们的意思是,凤凰飞来了,没有梧桐树怎能留得住?梧桐落凤凰嘛。……小院里那两棵梧桐树长得树身高大枝叶参天了,山里人瞧着只是呵呵地乐,因为他们知道,树长高长大了,凤凰不会飞走了。(孟敏《小院情深》)【山里人把县城医院在山里办的分院和医生视作能给老百姓带来幸福和安康的凤凰,可以见出山村人民缺医少药之苦和对医疗进山盼望之切。用梧桐落凤凰的传说作象征,表达了山村人对医疗工作者的深情厚意。因为象征意义在前文已作说明,所以属于鲜明象征。】
(20)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左思《咏史》)【诗人写涧底之松被山苗所遮盖,是“地势使之然”,用以象征在九品中正制的官制下,由于门第的限制,有才能但出身寒微的人,只能屈居下位,而世族子弟却依靠父兄基业而窃居高位的现实。含蓄而又有力地抨击了不合理的现实。】
(21)你看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长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钻,它的芽往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种子的力量的大,如此如此。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夏衍《野草》)【这是整体象征。以野草为象征客体,贯穿全篇。文章的大半篇幅用来写野草的“伟大的力”,只是最后点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的象征意义,读者才领悟创通过对野草的描写和议论,来赞颂正在坚持“长期抗战”的我们伟大民族和神圣民族抗战的用意。】
(22)是啊,竹,是这个城的象征,是这个城中人的象征:女子有着竹子的外形,腰身修长,有竹的美姿,皮肤细腻呈灵光,如竹的肌质,那声调更有竹音的清律,秀中有骨,雄中有韵。男子有竹的气质,有节有气,性格倔犟,如竹笋顶石破土,如竹林拥挤刺天。(贾平凹《入川小记》)【在用竹来象征这个城和城中的人,读者可以顺着的思路去欣赏川中女子的秀美和川中男子的刚强气质。虽然是概貌描写,但是人物的形貌栩栩如生,“地杰人灵”的“天府之国”令人向往,使人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