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在留学这个选择上倾注了很多要以此为界限重新开始的心愿。
后来,我才意识到它虽是很重要的选择,但更重要的应该是,我去留学之后的每一天,要过的有意义才行。
这份意义,其实就抹平了外在,依旧还是跟自己较劲罢了。
【接纳自己的推动力】
“是的,你太幼稚了。”
这句话简直就是二十一岁的我的梦魇。
原因何在呢?现在的我试着回头看了看...
大学四年,我没有试着去做一次实习,没有逼着自己去尝试新的事物,没有走出狭小的天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因为从没走出过舒适圈,所以我在毕业时才发现——自己好像不足以被视作一位人格健全的成年人。
当时的我,是非常焦虑和迷茫的。
而那句话就是加剧我失落的砝码。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声音:
“你知不知道,这应该是你上大学时就开始思考的东西”
“不行,我们不放心,你一点儿都不独立”
“你是不是就是想离开爸爸妈妈”
“对啊,我们就是这样自然而然的长大了,没有那么多为什么”
“你想事情真的太理想化了,而且还跳跃”
那时候的我不明白,每个人的心底其实都有一块迷雾。
所以我只知道放大自己的消极情绪,自怨自艾,拖延度日。
但也正因如此,我好像终于开始了慢半拍的成长。
故而对于我来说,留学这个决定从一开始就不单纯是为了学业。
这里面有我想要成长的决心,有我想要挑战新事物的跃跃欲试,还有我想要去看看的外面世界的‘一己私欲’。
然后,我就开始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折腾。
我去了一个新的城市呆了一个多月,跟朋友学着怎么租房子怎么做饭怎么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
我慢吞吞的考过了雅思,用着从同学那儿东拼西凑来的经验,从结巴的口语到假装自信的胡吹。
我去工作了一年,然后拿着offer跟父母谈,工作之后收获了什么,为什么还想要去做这件事。
每做成一件事,我就拾回了一分自信。
于是,我才意识到,对于未曾经历过风雨的人,幼稚才应是常态。但一个人想要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幼稚,绝不在于别人的提示,而在于那些咀嚼迷茫和焦虑的夜不能寐里。
【孤独前行的发展期】
当我怀揣着那些努力积攒下来的自信和勇气来到新的国度时,我还是慌张了。
去之前,我以为是心理准备最煎熬,
去了之后,我才知道所有的一切才刚刚开始。
因为跟小伙伴想省通勤费,就只好走路上学
外面的餐食吃不惯,中午回来得捣鼓三个小时才弄的出一个菜
晚上被行动诡异的蟑螂吓得不敢安睡,还有次坐过站,在等下一班车的十多分钟里,简直觉得自己就像在犯罪现场
跟爸爸妈妈打电话,突然流了泪,只好让我的毛绒小冰代我出镜
存着好多好多事,结果跟朋友视频时,一件都记不起来,只好叹口气
但更难受的是,
是那些认识时的热切面庞,却依然有着让你觉得你们之间距离很远的时候
是你走在热闹的城市里,却不会有任何归属感的时候
是你明确知道你不努力,你的语言水平就依旧在那里,然后你还是得与长期以来的惰性作斗争,只能自己督促自己的时候
这不是诉苦,也没有多特殊
只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真的花费了心力去消化了的心情
印象自然深刻了些
于是,在接纳了自己的幼稚之后,我又开始学着与孤独相处。
而越是孤独的时候,好像才越能静下心来看看自己是什么样,
无论是好的一面,还是不好的一面。
但我也因此,越来越清楚了留学的意义。
留学这个决定,就像任何其他的决定一样,
都是我们通往理想生活的一把门钥匙。
但它会带我们掉入伏地魔的陷阱,
还是带我们回到人声鼎沸的赛场,
是由我们自己的心志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