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描绘渣男,喜欢用出轨这一行为来体现,所以,我们经常在各大影视剧中看到一个个渣男遇见一点点诱惑,就毅然而然地出轨,被发现之后,又哭着喊着求原谅。
每次征求原谅时,出轨者总是信誓旦旦,保证绝不再犯,但只要女方原谅一次,他们又很快再次出轨,并且故技重施,连承认错误都通常用同一套说辞。
这让人很恍惚:为什么男人出轨1次,就有无数次?
从人性的角度讲,人是复杂而多面的,不能用一次的错误来定义人的一生;但从科学的角度看,“男人出轨1次,就有无数次”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并非空穴来风。
Part.1 喜新厌旧:男人天性更强烈
男人出轨,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恋爱与婚姻关系中缺少激情。斯腾伯格在爱情三因素理论中提到;亲密、激情、承诺是支撑爱情不可或缺的三个元素,并且随着恋人相处的时间变长,亲密和承诺会增加,激情会慢慢消失。
喜新厌旧、见异思迁,几乎是人的本能,每个人身上都多多少少保留着这一人性弱点,但相比于女人,男人在“喜新厌旧”上,往往表现得更强烈、更直接。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是一句很经典的诗,写的是一个男子有了新欢后对原配的抛弃;此外,在心理学上也有一个效应:古烈治效应,也论证了男性更加注重“激情”体验。
古烈治效应来源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元首,有一天,古烈治和夫人科尼基一起去参观养鸡舍。
在农场里,夫人发现公鸡趴在母鸡身上,突发奇想地问农场主:你能否告诉我公鸡一天在母鸡身上尽多少次“丈夫”的责任?农场主回答:时时尽责,一日十余次。夫人让农场主把结论告诉了古烈治。
然而当农场主把这个结论告诉古烈治时,古烈治却耐人寻味地问:每次都在同一只母鸡身上尽责任吗?听到农场主说:次次都更换伴侣,古烈治又让农场主把这个结论转告给了夫人。
男女思维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女性更强调责任、忠诚,而男性更在乎更换伴侣所带来的新鲜感,更加注重刺激体验,这就使得他们更容易出轨。
Part.2 阈限理论:用更换“刺激物”来解决问题
用出轨找寻“激情”,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来。“激情”是一种心理感觉,人产生感觉、感受到“激情”,会受感受性、刺激和刺激物影响。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刺激:是指客观事物对感觉器官所发生的作用;而刺激物:则是指发生作用的物体。
和伴侣在一起感受不到“激情”,通常是因为对“刺激物”熟悉,“感受性”低。我们大都有这样的感觉,和伴侣相处久了,牵手的时候就像“左手拉右手”,一点也不新鲜。
而出轨能够让男人感受到激情,则是因为“刺激物”新鲜,“感受性”高。你对出轨另一方不熟悉、不了解,带来新鲜感,从而使得“激情”的感受更强烈。但这种强烈的感受,并不是男人本身感受刺激的能力提高,而是因为更换了新的“刺激物”带来了新感受,造成感受性提高的错觉。
同一刺激物长时间刺激同一主体,时间久了都会令主体感受性变低,这是人之常情也是生物本能,是两性关系中无法规避的风险问题,想要感受“激情”,可以通过更换“刺激物”和提高“感受性”两种方式来实现。
但选择出轨的男人,通常在和伴侣丧失“激情的时候,用更换“刺激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极有可能下一次“激情”丧失,也选择用同样的方式,造成一次又一次的出轨。
Part.3 破窗效应:出轨容易一发不可收拾
一间房子,如果一扇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理,久而久之,这间房子的其他窗户也会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理,很快的,墙上也会出现更多乱七八糟的涂鸦;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一开始人们都不好意思丢垃圾,但只要有一些垃圾出现之后,人们就会理所当然地丢更多垃圾。
这是破窗效应,警示我们注意那些看起来偶然、个别、轻微的过错,及时预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但侧面也说明,人具有天生的破坏欲,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无限扩展。
推及出轨,当男人第一次出轨之后,就在传递一种信息,夫妻间的信任和忠诚可以被打破,当打破一次之后,第二次、第三次……,乃至于无数次,就不惊讶了。
并且,心理学上还有一个效应:契可尼效应,讲人对于未完成、被中断、未达成目标的事天生记忆犹新,而对于已完成了的、已有结果的事极易忘记。
伴侣式爱情经历过最初的怦然心动、也感受过长期的柴米油盐,许多爱情体验都已完成,所以更容易忘记;而出轨式爱情,爱情体验永远停留在相互吸引的第一步,并且更多体验被原配打断,这就使他们更容易铭记。出轨带来的新奇感受,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一粒种子,难免有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
总的来说,出轨,带来的后果很严重,首当其冲就是夫妻间的信任被打破,其次还有可能争吵和离婚。面对出轨,我们通常希望出轨者能够及时止损,不要在恋爱婚姻的红线上来回试探,但这是否也是一种思维定势呢?该及时止损的,是否是恋爱中的另一方?毕竟,当信任不复存在,想要重新修复,有时候比重新建立一段新的信任关系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