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孩子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哭闹怎么办?
孩子爱哭,确实是个令家长们头疼的问题。有的孩子一点点小事也嗷嗷的哭,甚至有时候连眼泪都没有就开始干嚎,而且嗓门之大,时间之大,让人难以想象。
著名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我们如何教育不满足要求就大哭的孩子:在孩子6岁之前说“不”!
那么从时间管理维度如何来教育呢?
1.冷处理现在的情况。
孩子大哭大闹,大多数家长第一反应是要让孩子停止哭,尤其是在外面
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哭不好,不能哭,哭是懦弱的表现,哭让人很烦
但其实孩子是在用哭宣泄自己的情绪,宣泄情绪的时候很难听进你说话
但是!!这个过程不会很长,人都有过分宣泄的天性,很多时候他哭了2分钟,只有开头那2秒是撕心裂肺近乎失控完全听不进话的,哭开了之后就完全可以边哭边听边观察了,不过这并不代表孩子情绪平复了。
孩子是察言观色的主。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都会采用自己的办法让孩子止住哭:
暴力、斥骂、放弃原则哄。
但实际上,对于现在、当下、此刻,你需要做的是统一战线,不要管孩子。
让孩子明白:哭闹这一套在家里是没有市场的,不会引起任何关注,也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
你就想一下:练练肺活量也挺好的。
第一步关键词是:无视。
2.共情式地沟通过去。
孩子是有自尊心的,需要一个台阶下。
当宣泄完情绪后,发现全家人都统一立场不理睬自己的时候,其实挺无趣的。
在这个时候,需要有人扮演红脸角色,去跟孩子好好沟通。
比如说:把孩子的感受描述出来,例如:“我看你刚才很生气!”“哦,你刚才看起来很伤心!”
帮孩子把情绪用语言说出来,给孩子的情绪起一个名字,这一方面能帮助孩子平静下来,另一方面也教会孩子学会理解自己的感受和如何表达情绪。
避免问“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哭”会有一种问责的意味。
可以试着问“发生什么事情了”,或者“你感觉怎么样”,这些问题才能触及孩子的内心。
此处还可以尝试跟孩子有拉手、拥抱等身体接触,让孩子真切感受到陪伴。
第二步关键词是:陪伴。
3.构想更有趣的将来。
如果孩子是因为不合理的要求没有满足
那么家长可以有几个备选的在自己接受范围之内的活动作为替代
孩子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悄无声息地转移他的注意力,比直接否定禁止孩子做某件事效果更佳
并且在孩子的叛逆期,经常会出现父母越禁止他干什么他越干什么的情况,反复正面禁止反而起到了强化他的行为的作用,采取侧面转移的办法,悄无声息地让他忘掉不正确的行为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描述一下接下来打算一起做的其他有意思的事儿来吸引孩子的兴趣,并积极投入到新的时间里面。
第三步关键词是:替代。
如果把亲子关系看作一个时间账户,你和孩子交往过程中每一刻滋养能量的时间都是储蓄,每一刻消耗能量的时间都是支出。里面的存款越多,关系越亲密。如果账户透支了,就无法维系了。
面对小泪人,我们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好好想一想,此刻对你来说什么最重要,是别人的眼光更重要,还是让孩子感受你的爱,培养孩子的情感和自信,提升亲子账户的存款额更重要呢?当你做出了选择,便知道要做些什么了。
五色时间,五彩人生,问童年要更多更美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