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背后

上午带亮亮出去玩,他的情绪有些不对劲儿,问他原因,他说:太累了(我们走路出去玩),想姥爷。下午练琴的时候,更加东倒西歪,叽叽歪歪。

那一刻,我烦躁的情绪达到了顶点,很快就要爆发。我的内心充满了评判:“这个孩子不懂事,事儿真多”。

我感到胸口有什么东西堵着,很紧,我特别渴望轻松,我告诉他自己随意弹吧,我要休息一会。我闭上眼睛,觉察呼吸。是的,我很烦躁,我需要清晰,也需要轻松。当连接到这一部分的时候,一个好奇从心底升起,这个孩子怎么了?

当我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孩子身上,把自己从事件中抽离出来,我渐渐的体会到平静,并且带着一份好奇。

就像jim在工作坊中教我们做的,后退——感到平静——往前探探头,带着好奇,看看发生了什么?

“儿子,你怎么了?好像不愿意练琴。”

“我想回家写作业。”

哦,原来是这样,所有行为都是满足需要的尝试,不好好弹琴,是因为内心慌张混乱,内心的慌张混乱,是因为多么的想写作业。

“哦,你很看重任务的完成。”我停顿了下,给他足够的空间看到行为背后的那份美好。“”那我们是现在回家写,还是弹完琴写。”

“弹一遍就回家写。”

很快的我们就回家了。写作业的时候,他很开心,就像跟一位久未谋面的朋友约会。写完的一刻,他如释重负。

其实在外面玩的时候,我就问他原因,他不肯回答;下午,我又问他原因,他说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让两个相同的问题,得到了不一样的答复?

是能量不同。下午的问话,我先进行了自我连接,那一刻,我真的很好奇,也很关心他那里发生了什么。上午的问话,我在评判里,纵使使用的语言是一样的,可发出的能量,让他听到了指责和不被接纳。

常常,在对话中,孩子的情绪来了,好像毫无缘由,我们找不到那个诱因,然后会烦躁,甚至愤怒,这个时候,不做好跟自己的功课,任何发声都是给皮肤抹上激素药膏,治标不治本,甚至越治越乱。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问题的关键从来不是对方做了什么,而是你怎样看待、怎样解读他人的行为。当我们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真正的在平静的状态下带着好奇和连接的愿望去看待孩子的行为时,孩子是愿意打开心让你看一看的,因为那一刻,他也需要理解。

无论选择弹不弹琴,写不写作业,都可以,因为向日葵,总有一种向上生长的力量,没有天生愿意长歪的树,他们也愿意把事情完成好,获得以我认同和欣赏。

面对哭闹的,不爱写作业的,写作业不好看的,走路不端正的……孩子,我们常常升起一股愤怒,而“不爱写作业、写字不好看、走路不端正”都是我们的评判,他人的行为是引发我们愤怒的诱因而不是原因,是我们的评判和对他人的看法导致了愤怒。而非暴力沟通,当这样的想法出现时,向人们展示的不是如何压制愤怒、否认愤怒或否认这种想法,而是将它转化成一种生命的语言,在这种语言中,他们更有可能在自己和任何个激起自己愤怒的人之间创造出和平。

附:非暴力沟通转化愤怒的步骤。摘自《非暴力沟通实践篇》

第一步:找出愤怒的诱因,但不要把它和评价混淆;

第二步:找出是你愤怒的内在形象或评判;

第三步:将这种评判性形象转化成它所表达的需要。换言之,将你的全部注意力转移到评判背后的需要上来。

第四步:通过了解评判背后的需要,将愤怒转化成其他感受之后实际对对方说出的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没忍住,我发火了 因为第二天要考试,前一晚临时抱佛脚,复习得比较晚,等到家快9点。没想到宝宝还没睡觉,正撒了欢地在...
    遇见小娜阅读 2,187评论 7 13
  • 01 昨天在公车上,碰到一位大叔,圆胖身材,拉茬胡子,秃圆脑袋,手提一袋瓜子,背靠公车内一竖立的铁杆,满满的油腻感...
    sunsmile笑忘书阅读 1,345评论 2 3
  • 看到群里小钱的分享,“我看到了那恐惧,那是为得到母爱而启动的恐惧……这就是我跟我妈之间的连接方式,没有这些,我真没...
    紫烟_3cfc阅读 263评论 2 1
  • iptables命令详解和举例 首先,把三个表清空,把自建的规则清空。 设定INPUT、OUTPUT 的默认策略为...
    芷_念阅读 1,042评论 0 0
  • #玩卡不卡·每日一抽#每一位都可以通过这张卡片觉察自己: 1、直觉他叫什么名字?娟 2、他几岁了?13 3、他现在...
    李娟AINI阅读 20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