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饱经世事的老兄说,一个人朋友再多,一直交往的真心朋友也超不过三人。
这是发自内心的表达,已至知天命之年的我也深以为然。
40岁前,那时流行"人脉就是钱脉"的理论,因此我特别喜欢结交朋友,尤其是比自己能力强的朋友。
读MBA、上博士班也认识了一批各行业优秀的同学。
那时,特别羡慕别人的高朋满座、门前的车水马龙,感觉这也许就是成功的标志。
几年过去,如今看来所有的喧嚣只不过是掩藏孤独的方式,人与人的交往还是保持一点距离为好。
本质上讲,人与人交往是利益交换,自己没有价值,认识谁也没有用。
人与人的交往,要么是互相利用;要么是相互学习;要么是抱团取暖;要么是相互慰籍。离开了相互、双赢,单一方面索取的友谊往往不会持续太久。
要做有用的人,要能帮助别人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与人交往的本质。如果我们自身没有价值,总想让别人帮助自己,给别人添麻烦,这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朋友越来越少。
我国教育家许地山在《落花生》中描述过自己父亲的教育理念:“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外表好看,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如何让自己有用?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别人不会的技能,我们通过学习掌握;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学习知道怎么解决;别人心里想什么,我们通过学习能很快明白过来。成为有用的人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学习。
想成为有用的人,也许是我坚持写作《百家号》的原因之一。写《百家号》有什么用?提高深度思考和写作能力。前几天,一位领导让我思考一下疫情背景下如何化解农商行风险,我很快向领导上交了一篇独立思考的文章,感觉写作效率较过去有明显提高。
相互利用的朋友易交,精神层面的朋友不易交。由于人的时间有限,加之机缘巧合,真正精神层面成为一生朋友的人不会很多。
有一段时间,作为异地交流干部,非周末时间,不能回家,我几乎每天参加朋友聚餐,不管是工作需要还是主观寻求精神满足,这次你请客,下次我回请,仿佛进入了聚会循环。但弊端很快显现出来,自己的酒量不好,聚餐免不了喝酒,酒量不好的我经常酒后失言,查体时身体指标严重恶化,既伤了身体又伤了交情。
十八大后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组织上让我转任纪委书记,自己要以身作则,不能象原来那样吃喝应酬,我的身体和业余时间都获得解放。
于是,我逐步把业余时间从应酬聚餐转为阅读与写作,慢慢习惯了一个人独处。
如今的新冠疫情,除了抗疫工作量大外,六年来坚持的阅读写作习惯让我更享受独处的时光。
回想流逝的岁月,人生的好友还是那么几个,大多数因利益相交的朋友也慢慢疏远了。但只要提升了自身价值,何愁没有朋友?
对过往的喧嚣没有后悔,但也决不留连。如今静静阅读与写作的日子也许才是人生真正的常态。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开始不太理解,慢慢有所体悟。
亲人再亲,朋友再铁,相处也不可能完全亲密无间,当适当留一份空间。
有这样一则寓言。在寒冷的冬天,两只刺猬在雪地里相互偎依在一起取暖。起初,由于靠得太近,彼此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淋。后来,他们调整了位置,彼此之间拉开距离,不光能取暖,而且很好的保护了对方。
朋友之间,适当保持点距离更好。
人与人需要缘份,交友同样如此。常联系的高中同学、大学同学,还是那几个人。
参加工作后,换了不少工作岗位,由于交织着利益关系,能称得上好朋友,并终生联系的也不太多。但好友还是真诚如初,一个电话、一个问候,总让人倍感温暖。
感恩遇到的每一位朋友,感谢朋友的支持与陪伴。时光流逝、岁月如歌、朋友如水、淡而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