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每个父母也都在自己孩子的教育上不辞辛劳的付出。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不断着给孩子灌输着他们这个年龄不该有的观念,剥夺了他们本作为还有应该有的快乐和童真,
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到底是“以后的优秀”重要还是自普通快乐的童年时光更为重要呢?如果你的孩子恰巧又是天才,你会怎么做?
《天才少女》这部影片所探讨的便是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电影主人公玛丽是一个具有数学天赋的孩子,而这也也得益于遗传了她妈妈和外祖母在数学方面的良好基因。但由于玛丽妈妈黛安自杀了,受黛安委托,舅舅弗兰克便带着玛丽生活在美国的一个郊区。
但是,对于这个天才少女到底该如何教育,舅舅弗兰克和外祖母伊琳却有着截然相反的想法,而这便也就回到文章开头那个问题。
01 弗兰克:天才也是孩子,需要快乐成长
影片一开始,弗兰克便在玛丽不情愿的情况下,把他送上了校车。但其实弗兰克已知小玛丽如同她的妈妈黛安一样,在数学方面十分具有天赋。但是他还是毅然决然将玛丽送入一所普通小学就读一年级。
面对邻居阿姨的质疑,弗兰克回应道,玛丽必须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没有同龄的朋友,没有任何社交技能。弗兰克在这点上是对的。
一个孩子,无论她具有何种天赋,都不能剥夺和取代她作为孩子应该有的快乐。过度地以成人的方式去教育一个孩子,会过早地摧残孩子应该有的纯真、无邪。在孩童时不懂得如何做一个孩子,长大后又怎能做一个合格的成人?
随着剧情的发展才得知,原来弗兰克不想玛丽成为第二个黛安,变得和她妈妈一样失去童年快乐,青年爱情,最后含泪破解一道数学难题,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正如弗兰克所说,玛丽是天才但也是孩子。一个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天赋而是快乐。
因此,无论是对于校长推荐玛丽去天才学校,还是外祖母伊芙琳坚持培养玛丽成为数学家,弗兰克都表现的非常反感。童年对一个人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一个童年不幸福的孩子,就算日后成为所谓的成功者,他/她的人生也会有缺憾的。
02 伊芙琳:天赋不可浪费,必须竭尽所用
不同于舅舅弗兰克,外祖母伊芙琳想尽一切办法和手段想要争夺玛丽的抚养权,目的在于准备将玛丽培养成一位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完成她自己的未能完成的遗憾。而黛安,当年就是因为在母亲的强势下,失去了人生的快乐选择了自杀。
在伊芙琳看来,既然玛丽拥有如此高的数学天赋,就不该也不能让其浪费,她可以为玛丽创造更好的坏境,可以为玛丽的请更好的老师,可以让她成为著名的数学家。而玛丽,在她眼里并不是一个孩子,只是一个具有数学天赋的人,或者说,一个可以帮她完成数学伟业的替代品。
伊芙琳是可恨的,但也是可怜的。即便失去了自己的女儿,她却还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强势教育的问题,是她的强势和自私害死了自己的女儿,现在还要祸害自己的外孙女。
伊芙琳和黛安的关系就像是现实中很多的父母一样。这让我想到伤仲永,想到那些考入名校的天才,他们拥有别人无法比拟的某项天赋,但是父母只会应以为傲,于是便让他们撇下一切社会活动专心于此,却忘了让他们去享受这个年龄该有的美好时光和生活经验。
最后很多本该成为天之骄子的人因为不懂得如何独立生活,如何与人交流,最后选择退学,逃避社会甚至是自杀。
那些把孩子的天赋当做炫耀工具的父母,很少有人主动走进孩子的内心,听听孩子的心声。他们剥夺孩子童年快乐的时候却不知自己正在毁掉孩子内心的那座纯真城堡、
反观,那些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比伊芙琳更加可悲吗?玛丽还是一个天才,可是现实中,多少孩子是天才呢?作为父母,不愿承认孩子的平庸和普通,可能才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失败之一。
03 快乐和成长从来不是对立面
在弗兰克和伊芙琳的数次切磋中,影片很巧妙的利用一种潜在的对比:玛丽在弗兰克身边是童年的快乐vs 在伊芙琳身边对数学热爱的快乐, 这两种快乐都是真实存在的,也都是玛丽内心的喜爱和快乐所在。
纵观全片,一方面,弗兰克守护者玛丽该有的童年之乐却让她失去施展数学天赋的可能,另一方面,伊芙琳的急功近利会让玛丽对于数学之爱变成压迫。两者其实都有不完美的部分。
那么,孩子的快乐和成长真的就不能共存只能是对立,二选一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如同影片最后,玛丽一边继续上着高等教育,继续研究数学;一边课后又和同龄的小朋友玩耍,享受童年之乐。
其实,只要父母或者家人能够更加用心的关心和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针对孩子的优点和性格,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味的放任或者强势管教,孩子都会健康快乐成长。
最后,回到开头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到底是“以后的优秀”重要还是自普通快乐的童年时光更为重要呢?答案是两者都重要。如何权衡利弊就要看父母长辈的智慧了。
文章首发来于公众号WeLis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