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人生规划永远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由父母做好规划,孩子照着走;一种是按照孩子自己的选择去走。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单看哪一种都有些道理,又丝毫没有道理。支持第一种的会认为,孩子没有家长经历的多,自己选择必然会走弯路。支持第二种的认为,自己的人生本来就该自己走。这个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似乎很难有定论。
在电影《天才少女》中,针对天才少女玛丽该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同样也存在着两种观点。
正方观点:不要浪费你的才华,你本来就应该不同
正方代表伊芙琳,是玛丽的外婆。在发现自己的外孙女有数学天赋后,就想把玛丽培养成跟她妈妈黛安一样著名的数学家。她认为,只有这样才不会浪费她的才华。天才就应该有跟常人不同的人生路。
伊芙琳认为,人活着就要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如果有天赋,那就更应该发挥出来,奉献自己的能力。依然一个伟大的形象树立在我们眼前,这是何等的无私、高贵的心灵。
凡事有果必有因。一个观点的背后,肯定会有生出这个观点的原因。伊芙琳为什么会这么认为,真得如她所说,只是为了奉献社会吗?
我们先分析一下她的人生经历,就不难找出她这种观点形成的本因了。
伊芙琳毕业于剑桥大学,是个优秀的数学家。她本可以在数学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但在认识丈夫后,她放弃了在英国的事业,跟随丈夫来到美国结婚生子,她的数学梦也因此戛然而止。这成了她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一个需要被填补的人生“窟窿”。
她自己自然是没有能力去补,于是她把眼光投向了自己的女儿。
女儿黛安从小就显示出非凡的数学天赋,伊芙琳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她把黛安送到天才儿童学校,让黛安从小就认识到自己与普通人的不一样。并把她所有的时间都安排在学习和研究上,因此,黛安也失去了普通人触手可及的快乐。
她从没参加过夏令营;
从没参加过学校舞会;
从没看过一场球赛;
......
而伊芙琳却认为,她的黛安“喜欢数学,那是她的激情所在。”
好吧,你是一位会读心术的母亲。
不仅如此,伊芙琳为了控制黛安,还横加干涉她的私生活。青春期的黛安与邻居男孩恋爱了,她和男孩一起偷偷去滑雪,伊芙琳却指控男孩绑架了黛安。她认为黛安不是普通人,她决不允许给她家修草坪的男孩“用性征服她”。黛安被她牢牢地抓住手里。
但在得知一心培养的女儿黛安怀孕后,伊芙琳马上放弃她,不再管她,“因为她不再符合自己的计划。”
她能就此罢手,任由那空洞的折磨吗?并没有。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在得知自己的外孙女同样也具有数学天赋时,她就想如法炮制,想控制玛丽来达到她的目的。
儿子弗兰克是玛丽的监护人,他不允许姐姐黛安的悲剧在玛丽身上重演,就不放弃玛丽的抚养权。在协商无效的情况下,伊芙琳跟儿子对簿公堂,甚至不惜诋毁自己的儿子。
所以,一些看似伟大的价值观背后,可能掩藏着龌蹉、自私的小我。把自己未竟的事业强加在别人的头上,显然不是那么厚道。
反方观点:名利都是浮云,做一个普通人就好
反方代表人物就是伊芙琳口里“软弱”的儿子弗兰克。
因为姐姐黛安的优秀,伊芙琳并没有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弗兰克身上,也是因为他不好控制。但弗兰克也很优秀,毕业后在波士顿大学做老师。
在外人看来,黛安年纪轻轻已经成为知名的数学家,令人羡慕,她一定有很好的生活。弗兰克也这么认为,直到黛安自杀,他才发现并非如此。
专横的伊芙琳把黛安控制地死死的,不让她又任何不用在数学研究上的时间,即使她已经成人。黛安毕竟不是小女孩,这种压抑的生活让她窒息,于是自杀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弗兰克看到黛安,并没有靠天赋拥有了名利而快乐,反而因此失去了生命。他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
他辞去了波士顿大学的工作,带着襁褓中的玛丽来到一个偏僻的城镇。住在简陋的房屋里,靠修船维生,过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
随着玛丽的慢慢长大,掩盖不了的数学天赋开始展露。她关心政治,有大套的政治理论。她喜欢数学,没事就捧着大部头的数学经典。这让弗兰克很担忧,他多么希望玛丽生就是个普通人,那样会减少很多烦恼。
他很害怕玛丽就是下一个黛安。他让玛丽上普通学校,跟普通人交朋友,想让玛丽忘记自己的不同。
然而,做这个决定他也是矛盾和恐惧的。他害怕因为自己的执念会毁掉玛丽的人生。
尽管弗兰克与伊芙琳的价值观不同,但从本质上来说,弗兰克和伊芙琳一样都是在规划玛丽的人生。只不过他的出发点是人性,而伊芙琳的出发点是私利。他们的做法都代表不了玛丽的观点。那玛丽又是怎样想的呢?
玛丽:“也许有一天我的名字会挂在上面。”
玛丽也意识到了自己和别的孩子的不同。刚上一年级,听老师算着几加几的算术她很不耐烦,她很轻易地回答出,老师考她的多位数相乘的答案。
因为自己的天赋,她不屑于跟同龄人交朋友。看复杂的数学方程式比玩玩具更令她兴奋,小小年纪已经读过很多数学名家的大部头微积分、高等数学的书籍。
玛丽对于数学的喜欢,确实如外婆伊芙琳所说的那样,“是她的激情所在”。
当玛丽看到千禧年数学难题名人榜上,妈妈黛安因未证出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榜上只有名字而没有照片时,她说,“也许有一天我的名字会挂在上面。”
无意之言往往是潜意识里最真实的东西。她的这句话恰恰反应了她的心声。
然而,当兴趣、爱好被当成任务去完成又会怎样呢?
伊芙琳和弗兰克的官司以双方和解告终,条件是双方都不抚养,把玛丽送到一个家庭收养。伊芙琳借机让玛丽进入课题研究,因对毛发过敏,她又送走了玛丽最喜欢的宠物猫。
本就因为舅舅抛弃了自己就很伤心的玛丽,又失去了陪伴她的猫咪,而且每天都要对着看不完的数字,让她更恨弗兰克。每次弗兰克去见她,她都拒绝。
年幼的玛丽面对一切都是她无法能掌控的,她的痛苦可想而知。
弗兰克知道伊芙琳逼玛丽做研究的原因。他决定拿出黛安死前留给他的,已经证出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给伊芙琳,作为交换玛丽的条件。伊芙琳终于放手了。
玛丽开始接受与她智力匹配的教育,并乐在其中,弗兰克也不再避讳跟她大谈笛卡尔。天才在人间,首先就要活得像人,这并不妨碍他们是天才的事实。迎接玛丽的将会是一段美好的人生。
作为家长给孩子做人生指导,是一种责任,但如果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就不应该了。每个人都有他该走的路,人生是属于他们的,就让他们自己去走。
王尔德曾说过,“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每朵花都有自由生长的权力,父母要做的就是提供阳光和雨露,还怕花儿不开得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