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能看到女学生走进课堂,看到女老师走上讲桌,大概都得益于她——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走上大学讲台的女教授路易莎·梅德拉诺。而《女教授》这本书恰恰讲的就是关于这位伟大的现代女性的人生故事。
人人都说,那些贵族永远沾染不到我们这个世界哪怕一星半点的痛苦,实则不然。这本传记小说一开篇讲的便是,在路易莎四十三岁的光景中,这位贵族小姐在孤独中奄奄一息……何故如此?
接着往下读,我们会发现《女教授》这本小说叙述的时间顺序非常特别,让我想到了人在濒临死亡的那一刻,都会像走马灯一般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这是在电影中我们时常遇到的场景,没想到这也可以运用于写作之中。没错,路易莎在病床上的场景被分割成了好多段,陆陆续续穿插于整本书之中,仿佛两个镜头在作者手中不断从历史的前沿拉开,最后汇聚成此时此刻。
译者包尉歆在译后记中提到了一个词,叫做POV手法。我第一次听说这个词,POV手法就是视点人物写作手法。这本书的作者玛利亚·洛佩斯·比利亚尔基德是文献与电影分析专业的博士,并且曾参与过关于中世纪历史的博士后研究和纪录片创作,所以她把电影与纪录片中所运用到的蒙太奇等手法应用到了她的处女作写作之中。
在《女教授》一书中,作者把视角定在不同人物身上,并不断切换。整一部小说,由年轻的家庭教师佩德罗以自身立场讲述一段以后,便换为其他人物来讲述,以此类推,周而复始。那为什么要使用这种写作手法呢?因为这样,作者就能自由选取最丰厚的角度,加强叙述的灵活性,增强代入感,让自己的叙述富有视觉效果。并且POV手法限制了读者获取信息和进行思考的广度,为《女教授》中错综复杂的线索设置提供了必要的帷幕。这本书在叙述过程中,还避开了路易莎本人的视角,更加“公正”地描述了发生的故事。作者不以上帝视角阐述主观描写,而是站在当事人角度来评判事件和人物本身,把评判孰是孰非的标准交到了读者手上。因此书中的人物也变得更加丰满,更贴近于现实。还有《女教授》一书以“事件”为主要线索,通过事件将故事主要人物的命运串联起来,增强了结局悬念。
五百年以后的今天,我们能一起聆听历史的声音,何其幸运。虽以寂静多时,却也丝毫不晚。
感谢阅读,祝您今天也要开心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