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八日,世界微笑日。
我喜滋滋的坐进宁的课堂,等待她和学生之间开启一段“奇妙之旅”。就像每次她坐进我的课堂,我一抬头就看见她温暖的笑脸一样,我也学会面带微笑听课,这样的听课感受才会更加奇妙。
01说出你理解的“奇妙”
【课堂捉虫】
师:齐读课题(生读),再读一遍,亮出你们的声音(生再读)。你怎么理解“奇妙”?
生1:感觉很奇妙。
生2:很神奇。
生3:奇特又美妙。
师:你不但说出了“奇”的意思,还说出了“妙”的意思,这种方法叫做——
生:拆字法。
【品评】刚一开场,孩子们的思维在慢慢进入这个相对陌生的场域,因为授课的老师不熟悉,上课的地点也不是在教室里,后面还坐了好些听课的老师。说出你理解的“奇妙”——让孩子们慢慢放松,慢慢进入佳境。
02问出你独特的“奇妙”
【课堂捉虫】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一定有许多的小问号,问出来吧。
生1:为什么奇妙呢?
生2:有哪些事物奇妙?
生3:是先奇妙再普通,还是先普通再奇妙呢?
师:你的意思是它们谁先出现吗?
生3:是的。
生4:什么是奇妙的世界?
生5:到底有多奇妙?
【品评】举手的人很多很多,时间关系,老师只请了几个孩子分享问题。老师一边倾听一边板书孩子们的问题,让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珍视,并且老师也不会将学生的问题专门引到自己想要的问题上来,尊重问题的原创,也就尊重了孩子的本心。那个提出“奇妙和普通先后关系”的孩子,或许就是一个极具思辨的孩子,那么有哲学意味。因为读完全文,会发现作者表达了一种在平常事物中见到美好的境界,这样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
【课堂捉虫】
师:孩子们提出了这么多好问题,那这些问题之间有关系吗?
生1:读围绕着“奇妙”。
师:说名本文的核心词就是——奇妙。
生2:都有问号?
师:这是你们提出来的问题,就都有问号。
生3:我认为这些问题里面,把其中一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也都解决了。比如,解决了“为什么奇妙”,后面的问题也都解决了。
师:是的,这些问题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也可以说把下面的问题解决了上面的某些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品评】思考问题之间的关系,理解问题之间相互关联的“奇妙”,是对学生思维力培养的最佳时机。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提出问题后,我们往往都会问一句:我们最先解决哪个问题?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因为大多的知识都需要遵循一个逻辑关系。其实,看学生后面的解决问题,会发现学生按照老师板书的顺序在解决问题,老师在板书时就有意识给问题排序,符合问题的逻辑关系。宁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03理出文本的“奇妙”
【课堂捉虫】
师:默读全文,自主释疑:你能自主解决哪些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同桌分享,最后全班分享。(学生思考、同桌分享)
师:哪些同桌愿意分享你们的思考?(很多孩子举手)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如果两个人最快站起来就获得机会(孩子们仍然举手),要站起来哦(很快有孩子站起来)。
【品评】分享教学的基本单元是“问题-思考-分享”,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就会进入一个良性的学习模式。“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鼓励学生学会自主获得机会,勇敢亮出自己。
【课堂捉虫】
生1:我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奇妙”,书上有一句话: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呢的。
生2:我解决的是“有哪些事物奇妙”,我认为是天空和大地。
师:问他们有没有补充或疑问。
生3:课文里还有一句——无穷的。
师:起来发言的孩子可以先给自己的发言分类,比如我有补充,我有欣赏,我有疑问。
生4:我与补充,还有余晖呢。
生5:还有群星。
师:这么多的事物放在一起,是不是有些乱的感觉。如何理清楚呢?
生:按照文章顺序来梳理。
师:这是学习的高手。
生:我们可以分类梳理。
师:按照你们提供的方法来梳理。先梳理天空有哪些事物呢?(学生汇报,师板书:太阳、云彩、雨点、水洼、余晖、群星)
生:我认为水洼不属于天空。
师: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孩子值得掌声鼓励。他认为水洼不属于天空,我们先写个问号。再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顺序呢?(生找,分享)这是按一日之序来写的。看看这些问题,有哪些问题得到解决了呢?(学生说解决了)是吗?有些问题我们还需要经过再次阅读课文,去体会才能得到解决。
【品评】孩子们对分享式教学的“分享”不是很熟悉,特别是一些语言模板的运用,也是培养思维的好时机。分享中发现问题,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运用一次总结出来的方法,也就将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
04分享专属的“奇妙”
师:小组合作,寻找奇妙。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分享,找一找文中你认为奇妙的地方。(学生思考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呢?(很多组都举手)人很多,我就采取抽签的方式吧。(抽签,5小组。)
生:(嚷嚷)怎么又是他们?因为刚才同桌分享的也是他们。
师:为什么他们总是这么幸运呢?因为越努力越幸运哦!相信幸运也会很快来到你身边。开始你们的分享吧。
生1:天空的颜色很奇妙。
(随着学生的分享,随文识字词,指导书写和理解。学生的分享略)
【品评】如果说前面学生思考的是共性问题,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在这个环节得到充分的体现。每个人都愿意分享,充分说明宁的课打开了学生思考的开关,用语言分享出来。
05读出你的奇妙
【课堂捉虫】
师:我们来看看,刚才的分享中你们用到了一些好方法,有哪些呢?
生1:联系上下文。
生2:和实际联系。
生3:想象。
师:孩子们,很了不起。现在我们来配乐朗诵,传递奇妙吧!(学生配乐朗读,全课结束。)
【品评】语文课,一定要有朗朗书声。在上个环节,一直伴随着读:默读、自读、齐读。齐读第8自然段时,孩子们读出了夜晚星空宁静的奇妙,感觉很美。这里配乐朗读,将这份奇妙传递出去,升华这份奇妙。
整节课,宁都在欣赏学生,鼓励学生:你太厉害了,你们太能干了,善于思考,也善于提问……学生就在她的语言导引下,懂得分享,理解分享,享受分享。
分享,让《我们奇妙的世界》更加奇妙,也让我们的世界很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