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英雄》书名的意思是:全球各地有千种神话,但主角的英雄之旅高度类似,都可以概括为“启程—启蒙—归来”
《千面英雄》的作者是约瑟夫·坎贝尔,美国著名比较神话学家。
神话的三段式结构,深刻影响了好莱坞三幕剧
《千面英雄》成于1949年,是一本关于全球神话的总结,对宗教、人类学、文学、电影学都有重大参考价值。
相当多的电影剧本实际上都是神话的变体,据说《星球大战》导演卢卡斯也受过本书的思路启发。
它一部汇集大量不太难懂的例子,揭示出宗教与神话人物所掩饰的真理,让古老的意义自己显现出来。
这本书抛却众多神话与宗教之间的差异,主要探讨他们之间的相似性。因为真理只有一个,而圣人用各种不同的名字称呼它。
故事只有一个,虽然形式不断变化,但主题却亘古不变——我们需要去探索的远远超出我们的所见所闻。
这或许就是人活着去体验,去探索的意义。
令人吃惊的是,触及并启发深层创造力的核心之力就蕴藏在孩童的神话故事中,就像海洋的味道蕴藏在每一滴海水中,或像是整个生命的奥秘蕴藏在跳蚤的虫卵中一样。
大道至简是不是也是这个道理呐?
由于神话的象征符号不是制造出来的,因此它们无法被定制、被发明或永远被抑制。它们是心灵的自发产物,而且每一个象征符号都包含来自其源头的萌芽力量。
部分与整体相辅相成的关系,可能就是象征符号与其所蕴含的真理的关系吧。
每个人都拥有他自己蕴藏强大能量的梦中的万神殿。
这种类似的语言对自己的影响,忽远忽近。
刚开始看到这这种语言后的兴奋和赞同,慢慢因为找不到解锁能量的钥匙就开始怀疑这句话。
幸好从来没放弃,一直努力成长后,同时会再次相信这句话。相信每个人真的都蕴藏着无限的能量,而这个能量的开发者依然是自己。
婴儿最早的认知就是母亲与自己,因此所有人都会产生圣母与圣子的理想,这是所有真、善、美、幸福的潜意识基础。
因此,爱情上融为一体(我爱ta、ta爱我)、政治上我爱国国爱我、宗教上我爱神神爱我,可能都源于人类的胎儿期,一个希望“回到子宫”的梦想。
这也就是说,为什么政治诉求是人类被压抑之性欲的变体。
如果在感情生活里得到充分的“子宫满足”,那么这个人对政治的诉求,可能就不会那么激烈。
因此在狂热的政治生活与宗教生活里,都要求压抑性需求。
大家都是同行,竞争关系。
有点儿难懂的外文翻译文字,一直都读不习惯。但却被这种高阶思维的内容所吸引。
一边读一边想,作者是怎样的状态选择这样一个方向来研究的。
我想现代人事做不来。现在的人太功利。我们都喜欢短频快的东西。我们的喜欢只随利益驱使,那么,真正的热爱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