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一个青少年的故事(三)

九、中学时光:我的中学时代从74年开始,来到吉林省实验中学,成为我们家第四个省实验中学的学生。省实验中学始建于1948年,是一所省内的重点中学。我们年级一共12个班,每个班的同学都有近60名,分别来自长春市的多个小学,但在同一个班里小学时的同班同学并不多。班级每天都要安排值日生,早到半个小时打扫教室卫生,负责每堂课后擦黑板。每天上午上四节课,两节课后是做课间操,除了值日生外,其他同学要集中到操场上,男女各站成一排,听广播做健身操。

我是被学校体育部在小学时选中直接进入校体育队,发了一身运动服,感觉十分得意。在一次训练中,老师要求运动员在垫子上翻跟头,我有点紧张,因为在家里哥哥和姐姐都能倚着墙在床上玩倒立,唯独我一倒立就头晕。果然,硬着头皮翻过来,我是头晕眼花,手脚发凉,意识到是低血压的毛病,把实际情况告诉老师,让我停止了训练。

第一次参加学校秋季运动会,我报了100米短跑和4×100接力项目,成绩不理想,我知道校体育部从多个小学里挑选了众多强手,我的优势已经不存在了。但自信和荣誉感让我非常不服气,一定要比个高低。在第二年的春季运动会上参加200米时,我拼命想跑出好成绩来证明自己,结果在起跑不久,奔跑中突然左腿大腿跟部“咯哒”响了一下,顿时感觉没有了力量,大腿肌肉被严重拉伤。在家休息半个月,能下地走路了,但也宣告了我运动生涯的彻底结束。

我是第一批就加入了红卫兵,戴上印有毛主席书写的“红卫兵”三个大字的红袖标别提有多高兴了。但第一批团员却没有我,直到第二批我的申请才被批准,成为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一员。我知道在唯成份论的影响下可能是受到了家庭出身的影响,对此,我并不在意。

既然体育没有了发展,我就用心练习美术字,在不懈的努力下进步很快,终于练就了几种美术字体,可以用钢笔写成空心的新魏体、楷体、隶书、篆体美术字。在卸任班长职务后,我担任了宣传委员,负责编发宣传报道和出板报。每到班级在教室里举行活动,我就用抹布沾上水在玻璃黑板上写成标题,再用彩色粉笔迅速写成空心的美术字。

每到寒假,家住的近的同学就被编到一个学习小组里,除了轮流在各家集中学习写假期作业外,还要结伴到马路上拾马粪、在封冻的小河沟里掏河泥、在附近四处拣砖头,到登校日时拉着爬犁交到学校,那个小组交的最多就有奖励。为此,我们冒着严寒、踏着积雪、穿行在大马路上和小河沟的岸边,经常被冻的手脚麻木。

文化大革命后,社会风气严重败坏,公用设施遭到严重损坏,大部分路灯都被小孩用弹弓打碎了灯泡,灯罩被打的千疮百孔。偷自行车车铃成风,害的人们下了自行车都要拧下车铃揣在兜里。社会上风靡戴军帽、背军包,发生了多起枪军帽杀人案件。课堂、课下调皮捣蛋的学生结帮成伙,四处寻衅滋事,干扰着我们的正常学习。

由于是处于青春的发育期,异性的吸引使我们班出现了一对非常要好的男女同学。在76年的时候,社会上男女之情还是被严密禁锢的,更何况是在我们中学里。谈恋爱的同学被班主任在班里公开点名批评,告戒不允许再继续交往,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做检查。老师的目的是要杀一儆百,以敬效尤。此事对我们的震动很大,对两位同学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我的牙齿经常出现问题,虫牙让我有时疼痛难忍,夜里无法入睡,遭了很多罪。在南关区口腔医院就治,大夫封堵窟窿后丢下一句话:小伙子,到30岁你的牙齿就要全掉光了,让我记忆犹新。一次拔牙,因为是主生牙,怕碰坏旁边的神经,造成面部麻木,大夫先用凿子把虫牙劈成四半,再一块一块地拔出。鲜血喷了我一脸,拔牙用了半个多小时。

高一时,一颗虫牙久治不愈,严重化脓,在右下颌形成了拳头大的脓包,到了不能张嘴吃饭的地步。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的大夫检查后,确认是颌下蜂窝质炎,必须手术排除,否则将引起败血症。当时正值河北唐山大地震后,医院接收了大量转移过来的伤员,没有住院床位,我被临时安排在走廊里。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来了一个年轻的女军医,在注射了麻醉药后,用手术刀在脓包上拉了一下,脓血顿时涌了出来,这一刀在我的右颌下留下了永久的痕迹。手术后我转到病房里,其他患者都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靠门口的伤员给我讲述了他遇险的经历:住的六层楼房在地震中坍塌,把躲在木床下的他困在瓦砾里,水泥天花板把木床砸坏,压在身上,下巴被深深地压进胳膊的肌肉里,头颅被压的都变了形,不久就昏死过去。

76年,朱德、周恩来和毛泽东三巨头相继去世,哪一年哀乐久久回响在大地上,到处都是白花。人们带着黑纱,在追悼大会上失声痛哭,一些人当场昏倒。第二年“四人帮”被揭发,全国掀起批林批孔的新运动。随着国家领导人的变动,在邓小平的带领下,中国进入了大改革时期。

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的发展,学校的大谷地被光机所围成了家属区,水稻田被教委盖了宿舍,大果园消失了,变成了新教学楼和篮球场。学校现占地面积近160多亩,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有理、化、生实验室、学生阅览室、语音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电视台、图书储藏室近50个。有400米跑道的运动场和600平方米的风雨篮、排球场,体育艺术中心设有游泳池、篮排球馆、各类器乐排练室等体育艺术活动场所。每次走在校园里,眼前的景象都会勾起我对哪片土地的依恋。

十、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主要分学工和学农,先是在学校的小工厂里参加学工劳动,在陈旧的冲压机床旁看砸钢钎。工人师傅先把钢钎坯放到炉火中烧红,再放到冲压机下,被“叮叮当当”地一阵反复打砸,并时常插到冷水里沾火,增加强度。在简易的车床上实习,真是十分危险,一是靠皮带传送动力,马达的保护措施极为简陋。二是刀具都是反复使用,经常发生刀刃被崩掉的情况。一次在操作中进刀量没有掌握好,飞起的车削打到脖子里,顿时烫了一个大水疱,把衣服烧了个洞。

一周后换成修理汽车离合器摩擦片,先是到学校附近的长春工交汽车修配厂参观,对汽车构造有个简单的认识,然后由老师傅在学校的黄楼里指点操作。为了变废为宝,在已经磨废的摩擦片上再焊上合金,由我们用锉刀打平到规定的尺寸,检查合格后再装配到离合器里。每人每天不限数量,但一周后谁做的多谁将受到表彰。第一次拿起锉刀,第一次转动老虎钳,按照要求我埋头苦干,认真打磨,很快就成为了熟练工人。

学农劳动也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学校后面的水稻田里学习插秧。一天正在埋头耕作,突然天降大雨,四周都没有地方躲藏避雨,只能是任凭风吹雨打,全身都淋透了,冷风吹来,直打喷嚏,第二天许多同学都患了感冒。学校后面有一大片谷地,每年都要种上很多麦子,轮到我们年级,不巧那年遇到大旱。为了救活刚长出的麦苗,我们是顶着骄阳酷暑,到小南湖里用水盆和水桶来回提水抗旱。到了秋天,我们收获了大量的水稻和麦子,也深深体验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第二阶段是到学校郊区农场实习,每个同学都把被褥打成背包,自带水杯等行具,从学校拉练到农场。沿途经过石碑岭烈士陵园,凭吊了在抗美援朝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在山坡一片翠柏中,有一座大园墓,后面是一排排石碑,碑上刻着烈士的姓名和部队番号。想起电影《上甘岭》和《英雄儿女》中炮火连天的战争场面,又有多少人战死沙场,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至今不能魂归故里。

在校办农场,我们的住处是两排大房子,从中间进去两边各是一个套间,一个班级住一边。屋子中间是过道,两边是大长炕,男同学在外屋,女同学在里屋。晚上起夜,要到屋外露天厕所,四周没有一点灯火,只有劲吹的山风,一只猫噌的蹿了过去,吓我一大跳。

我们的劳动是收割黄豆,每人发一副线手套和一把镰刀。已经干黄的豆杆非常坚硬,而且十分剌手,稍不留意就在手上剌个小口。要左腿在前,右腿在后成弓字步,哈着腰用左手抓一把豆杆,右手用镰刀在根部用力向右后方切割。如果摆的姿势不对,很容易镰刀就割到自己的小腿上,这是一种相当危险的劳动。

学校的后侧有成片的果园,生长着许多果树,学习农业课,我们就是在果园里的果树下听老师讲解嫁接技术方法。到了高中以后,我们年级都搬到大操场后的小黄楼里,它的四周长满了果树,春天梨花芬芳,秋天果实累累。葡萄、大白梨、苹果等都是一串串或是长满了枝头,时常有人跳窗户溜进果园偷吃。

到长春机场凭吊革命烈士,听老革命讲述参加解放长春战役的亲身经历,对我的触动非常大。解放战争中长春被紧紧包围,飞机场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国民党守军是拼命要保住这唯一的通道,而解放军要切断国民党军队的逃跑路线,在飞机场的战斗异常激烈和残酷。老革命讲,他和战友们打进了飞机场,但还没有站稳脚跟,国民党就反扑回来,战斗中被子弹打中,失去了知觉。醒来时发现四周都是尸体,横七竖八,有战友,也有国民党士兵,看到阵地上的国民党青天白日旗,知道机场被国民党重新夺了回去。为了不成为俘虏,只好爬着一动不动,忍受了一天,在晚上解放军又攻打回来时,才爬起来踉踉跄跄地回到了部队。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兵临城下》,描写的就是围困长春的战役,从叙述要炸掉小丰满水电站大坝以阻止解放军的挺进到城内守军为争夺空投的粮食而剑拔弩张,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国民党守军全部起义。电影中被围困的长春城内是饿殍满地,一个金戒指只能换一个玉米面的窝窝头,不知饿死了多少人。

在纪念碑前我们敬献花圈,一批新团员做了入团宣誓,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在回来绕过飞机跑道时,两架空军教练机对准跑道从我们头上呼啸着落了下来,着陆后尾部立即放出彩色减速伞。再次看到飞机降落,而且是距离我最近、最刺激的军用飞机,这是我意外的收获。跑道旁边停列着一排战斗机,有一架特别引人注目,在驾驶舱玻璃罩下方,喷有两排红五角星,这是一架英雄战机,5颗星代表了它击落敌机的数量。

到伪皇宫接受历史教育,培养革命的人生观是学校着重安排的重要活动。伪皇宫是清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第三次“登基”,用来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殿,位于长春市东北角,坐落在市区光复北路5号,建于1932年,占地12公顷,由内廷和外廷组成。内廷是溥仪及其家属日常生活的区域,外廷是溥仪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内廷有东西两院,西院有缉熙楼,东院有同德殿,外廷有勤民楼、怀远楼、嘉乐殿、御花园等。后人制作的伪满历史人物蜡像群,使游人仿佛目睹傀儡皇帝的政治生活和宫内的日常生活。此外宫内还有御花园、游泳池、赛马厅、皇家电影厅、伪膳餐厅等。

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人们做出了许多荒诞的事情。由农民成为的国家副总理到吉林省视察,说了“山没变,水没变”的话,让全省上下齐动员,向山西大寨学习,砍树开荒修建梯田。没有山,楞是在平原上挖出梯田来。当时的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自然环境被人们疯狂地破坏,长春市的沙尘天气越来越多,持续时间越来越长。

十一、体验农村:74年三哥中学毕业成为了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集体户落在了农安县三岗乡。我坐在破旧的工交汽车里送三哥下乡,几十辆大卡车组成了浩浩荡荡的车队,拉着被褥、木柜和水缸,从校园内出发,沿着长春市的街道向北行走。沿途是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知识青年们披红戴花。

农安县地处吉林省中部,松辽平原腹地。东临德惠市,南接省城长春市,西以公主岭市和长岭县为邻,北与松原市接壤。全县幅员面积5400平方公里,县城农安镇,史称“黄龙府”,曾是汉代夫余国的后期王城和辽金时期我国北方的政治、军事重镇。但县内大部分都是黄土地,地质贫瘠,只能种植苞米、高粱等粗粮,且产量不高,当地农民并不富裕。

下乡后的第一个春节三哥没有回家,我到集体户来玩,推门进屋看到三哥他们几个人还裹着棉被在睡大觉。农村的条件相当艰苦,屋子里一股烧柴的糊焦味。夏天出工一个工分只有4分钱,干一天也只挣十几个工分。冬天没有活干,农民都躲在家里猫冬。集体户的窗户玻璃碎了,只能拿报纸糊上,取暖靠生火做饭时从炕里走过的烟。从柴垛上抱回玉米杆在炉灶里生火,“霹雳啪啦”的火苗直往锅台上蹿,非常有趣。主要吃的是把玉米面靠在大锅边贴成的“大饼子”和熬的高粱米粥、苞米面糊涂粥,在炭火里烤几个地瓜和土豆,热呼呼的,吃在嘴里很香甜。天黑了以后最为无聊,在昏暗的油灯下,只能听收音机来消磨时间。

第二天正赶上生产队长家杀猪。在农村每年的春节杀猪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全家人都欢天喜地,请来很多帮手,招待四方亲朋好友。几个棒小伙把大肥猪四蹄绑牢,抬到案台上,地上放好大盆,杀猪人用一尺多长的杀猪刀从猪胸口直插心脏,猪血像打开笼头的自来水立即喷涌出来,挣扎的猪嚎叫着,一会就咽了气。在猪腿上切个口,往里面吹气,开始扒猪皮。刚杀的猪肉非常鲜嫩,放到大锅里用白水煮,沾着酱油吃,香扑入鼻。

在农村住了四天后,三哥送我回家,我们沿着乡间小道穿行在大地里。初春的大地有些回暖,阳光下黄土地里的积雪开始融化,折射的光线闪耀刺眼,真好像地上埋有黄金一样。光秃秃的防风林被吹得发出哨响,被翻开的苞米根都收拢抱回去烧火。走在水库的大坝上,冰封的水面非常宽阔,面积很大。弯曲的土路在大坝下的村子里绕过,我记起来送三哥来时是走的那条路。

一年后,姐姐从长春市第44中学毕业,也被派到了农安县的万金塔乡。那年的春节三哥和姐姐都留在集体户看房子,父母不放心,大年三十让我到农村陪姐姐过年。冒着纷飞的鹅毛大雪,顶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我上了长途公共汽车,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又步行1个小时到了姐姐的集体户。

弟弟的到来让姐姐十分高兴,决定杀只大公鸡犒劳我。仓房里养了十多只鸡,我选中了鸡群中最大的那只大公鸡,抓住翅膀往鸡脖子上抹了一刀。由于紧张没割到正地方,大公鸡挣脱开在房子里乱跑,地上、墙上都喷上了鸡血,直到血流尽为止。我把漂亮艳丽的公鸡羽毛收拾干净,穿在两个铜钱上,做成了鸡毛毽子。

第三天,我从姐姐的集体户去三哥的集体户,按着姐姐的指点,沿着村后的废弃水渠走,不时看到渡槽和闸门,都已经残破不堪。走了2个多小时,看到了送三哥下乡时的路口,下了水渠拐个弯再向西走。翻过两道丘陵,在暮色中看到了村落,一片炊烟弥漫在低洼处,不时传来狗叫声和公鸡的啼鸣。走的实在太累了,倚在树下信息,正好过来老牛车,赶车人让我顺路搭车,在暮色中走进了村口。

三哥见到我感觉非常意外。晚上,生产队长通知三哥他们跟队长去抓赌博,我们来到一户土房前,三哥要我呆着别动,黑暗中让我感到非常紧张。几个人蹑手蹑脚地围拢过去,一阵狗的狂叫,有人从屋里往外跑,外面的人往里冲。几分钟后,三个农民被带到了生产队部。

我问三哥为什么有那么长的废弃水渠?队长说这些水渠是日本鬼子占领期间修的,日本人要把在三岗乡附近的水库水引过来,在2年的时间里把这一带黄土地都改造成水稻田。引水工程已近完成,但在日本鬼子投降后就一直没有使用和修缮。原来这些水渠有30多年的历史,难怪这么破旧。

回顾三次在农村的感受,特别是比三哥早到村子里的知识青年有的和村民结为夫妻,偶尔带着孩子到集体户串门,他们已经和农民没有什么区别了,真感叹人的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密不可分,社会能造就一个人,时代能埋没一代人。

十二、分班高考:高三时,学校按摸底考试成绩划分了理科快慢班和文科班,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大部分到了文科班。理科快班配备了学校最好的各科老师,意在和东北师大附中拼高考升学率。我的学习成绩一般,处于班级的中等水平,幸运地进入了快班。但不到半年,快班就被解散,同学们又都回到原来的班级。78年高考,学校让我们年级测试成绩在前10名的同学提前参加大学入学考试,我们班有一名同学考入了科技大学的少年班。

高三下学期,学校又恢复了快慢班。一次复习考试,大部分同学立体几何的成绩都非常不理想,不及格的人大有人在,唯独我打了90多分,出乎我的预料。在临近高考的紧要关头,每次模拟考试都是对复习效果的具体检测,这次考试成绩让我的自信心得到极大提高。

背政治题非常枯燥无味,常常是一个人躲在厨房里自言自语、死记硬背、囫囵吞枣。每天都要做大量的习题,搞的精疲力竭。高考前学校组织的最后一次复习课是最重要的,由各科老师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大家压题,要我们一定把这些题搞懂弄清,牢牢记住答案。在以前的高考中,我们学校都压中了多道试题。

我们的考场是长春市第50中学,在桂林路附近,父母都很忙没有时间,我是和同学结伴走去考场的。考试的第一天上午是语文,下午是数学。语文一上来就把我考的蒙头转向,稀里糊涂地答完了卷子。下午数学一道大题似乎曾经做过,虽然没有全部完成数学答卷,但多少让我有点自信,能取得不错的成绩。第二天是大雨连绵,气温也降了下来。政治考试比较顺利,但化学不理想,一道大题还没有做就到了交卷的时间。

我以总分341分进入了重点院校的录取线,按此成绩,我可以在入学志愿上填写吉林大学或是吉林工业大学,但我一门心思想走出吉林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南方去闯荡,最终想留在南方工作,所以,按照父亲要子继父业的愿望,我第一志愿填报了南京华东工程学院光学四系。其实我非常想去的学校是上海铁道学院,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火车,只可惜79年该校没有在吉林省招生。

填报志愿后参加身体检查,可能是过于兴奋的缘故,平时因血压低偶尔还会出现头晕的我在测量血压时,两次检查都不合格,大夫一再追问是不是有高血压病史。体检不合格,将意味着我被剥夺上大学的权力。如果我因为身体原因而不能踏入大学的校门,重蹈大哥考上大学但不能被录取的覆辙,将对我父母是一次重大的打击。我从小就喜欢跑步,每次学校运动会我都参加,心率在每分钟40多跳,完全是健将级运动员的水平,从来没有胸闷的感觉,怎么会是高血压呢?大队人马都检查完了,惟独我被留了下来,大夫让我休息半个小时,缓解紧张的情绪,第三次测量才勉强合格。

省实验中学和东北师附中是两所学校从文化大革命之前就为了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而展开激烈的竞争,省实验中学的升学率一直跟在师大附中的后面,位列全省的第二位,为此,学校提出了“披头散发赶附中”的口号。1979年高考结束,省实验中学的升学率首次历史性超过了师大附中,全校欢天喜地,杀猪庆贺,我们79级应届毕业生为母校创造了辉煌。

在学校的庆祝活动中,每个班级都要编排节目,轮流上场表演。四班一个男同学拉的手风琴抑扬顿挫、优美动听,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没有考上大学,准备下一年复习再考。没有想到,在我80年暑假第一次从南京返回长春,不幸地得知他因患白血病已经在年初辞别了人世。虽然以后也得知六班的一个女同学被枪击致死,二班一个男同学因癌症死亡,但他的去世对我的震动最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