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动力

苏州疫情正值严重,周末又刚好一个人在家,其实堆积了好些事情要做,但是太冷了,也不想起床,饭干脆也懒得吃了。

熊女士加班加到2-3点回家,看我还没有起来干活,饭也没吃,没少挨一顿臭骂,接着我洗衣,买菜,写ppt一通干。

晚上,我思考起了经过,为什么一开始一点也不想动,后来动作这么麻溜,当然挨骂那是直接导火索,熊女士说我这就是懒。但我觉得不想做也很多种情况,说懒就太笼统了,比如太难了无法下手而产生的拖延,或者是预估这个工作会花大力气,长时间迟迟不想开始,还有就是今天想做的事情太多,同时开展几个事会因为焦虑而迟迟不想行动,以及做这些事不能给我当下带来什么好处,没有兴趣做。这些都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今天我明显是最后一种,我觉得应该叫做精神动力不足,早上我不想动,身体虽然很饿,但是冰箱里就有面包,我没有去吃,显然精神动力不足比起身体动力不足更强烈。身体动力不足,可以睡觉,吃饭,喝水补足。精神动力不足就不太一样,看电视,朋友约会聚餐,要去运动,或者项目deadline快到了,老板客户电话催着等等。大周末的,我就没有这些动力,电视不想看,工作不紧急,没有朋友约会聚餐,无聊的很。我想着就算起来干了家务,写了ppt,今天一样无聊,对我今天的剩余时间没有好处,最后疫情原因不能出去逛,我可能还是得躺床上,这么一想就起不来了。后来熊女士一回来,忽然感觉气氛不一样了,热闹起来了,我起来可以和她说说话,小区溜达下,就有动力了。这就是补充了一点精神动力的效果。

再引申一下,说说我的PPT,周末那天用不着其实是周一用的,我周末的感觉就是我做了这个对今天没有好处,不想做。但是到了周一快用到就不这样想了,因为deadline快到了,那会精神动力就足了。人常常是这样,做个事老想着做好后马上我能得到什么,要不然没有精神动力去做。我饿了马上能吃饱可能我马上会去做,我得先准备一天明天才能吃上,那今天我就已经有点不想做了,还有就是我得先种上,灌溉捉虫三两年后才能吃上,我根本就不想做这个事。原来这个精神动力和延迟满足后要忍受的时长是成反比的。

那如果做一个事情,可以立马看到效果,精神动力就会很高了。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时候没有办法立刻兑现的,要怎么延缓精神动力曲线的衰减呢,一般就是用想象,比如今年种下一堆庄稼,来年我能吃上好吃的大米,或者今天我背下无数的单词,来年我掌握了英语技能。说起来这种长时间维度的事,可能每天努力,努力一年两年都看不到明显变化的,有的人就可以坚持下去,有的人就坚定自己的想象,形成信念了,最后终于可以等到精神被满足的一天。结论就是要做成一个事得坚持你的信念,自己立的flag,自己不要急着怀疑自己能不能实现,要去不断强化它,相信自己的信念,每天相信一遍,这样做是为了补充自己的精神动力,就像一日三餐一样,精神动力也是需要每天补充的。另外好在还有习惯可以帮忙,习惯就是不用太多精神动力,用的是身体动力去前进。

保持精神动力,美好生活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