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联盟这部剧让我打破了从不熬夜追剧的铁律,从第一集一直刷到第29集,每天都准点等更新。
这部剧一开始打动我的是一张吴秀波的一张所谓“鹰视狼顾”的剧照,我看那张剧照明明拍的像是波叔在练习“对眼”,推送却说是什么“鹰视狼顾”。于是怀着关于“鹰和狼”的疑问,我开始追剧。
不过渐渐我的目光从司马男主角吴秀波身上转移到了和他演对手戏的翟天临,他不仅努力的还原了杨修这个角色那牛逼又得瑟的特性,还意外的让我领略到了什么叫“风骚”,什么叫“建安风骨。
而杨修的弱点,在翟天临的演绎下也纤毫毕现——总是预设自己比别人更聪明。
哪怕聪明如杨修,这一点也还是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正如他所说,“我输就输在了比别人快的这三十里”。
其实钟会还算是杨修知音,一句:杨主簿只能算敏捷,却不能算聪明,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杨修的局限和弱点——他总是预设自己比别人更聪明这件事情本身就极不聪明——一来,预设自己比别人聪明,会导致你在评估对方以及思考对策的时候下意识的缩短自己的逻辑链条,这也就是所谓的“轻敌”,历史上因为轻敌而落败的例子还少吗?
二来,聪明不是脑力,聪明是一个多重因素叠加而成的变量,一个人聪明与否并不像容貌和脾气那样板上钉钉,并一直延续下去——没有人能够永远保持“聪明”。
而“自以为聪明”恰恰是这个变量生起的最大障碍。
“聪明”和“自以为聪明”是水火不容的两种状态。
即便天赋异禀如杨修,也总有“不聪明”的时候,但这并不代表他的天赋缩水了,而是因为我们判定聪明的方式是以结果为导向,即:能否以低投入,高产出的方式解决问题。
能够快速选择投入产出比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人,就是聪明人,而这一点又取决于你的“脑力”“信息量”“转化率”“行动力”“情绪的稳定度”“分析问题的准确度”。这些东西缺一个,你看起来就会不那么聪明了。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人最大的盲点就是自己,越“敏捷”的人越容易迷失在自我认识的片面性里。
我在《别人眼中的自己更真实》这一篇文章中提到:我们的自我认知会随着时间轴的转移而产生信息不对称。而这种信息不对称,在衡量他人的时候就会更加清楚的凸显出来,甚至不用等时间轴的转移,你也能体会到与与他人打交道时那种“即时”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的主要在于你对【其他人的聪明程度】的认识,以及你对【【自己的聪明程度】】的认识,而一旦对着两点的认识出了偏差,你越努力琢磨琢磨对方,越'会深刻明白什么叫做“聪明反被聪明悟”。
活下去这个技术活怕的从来不是技术差,而是看走眼。
剧中的男主角司马懿,则可以当之无愧标题中所说的“聪明人”,他看似胆小怕事,但其实不过是用胆小的面具掩藏着万丈雄心。
同为曹操这位“雄猜之主”的棋子,杨修在曹操面前极力的夸耀自己的才思,甚至不停的揣摩曹操的心思,在君主大于天的封建社会里这无异与虎谋皮。
最后杨修果然死在了这位被他揣摩透了的主子手上,虽然可惜,却也在情理之中。
而能让曹操的杀心被压了七次的司马懿始终在曹操面前如履薄冰,从不贪天之功,主要就是因为他从不预设自己比别人更聪明——他明白,他想得到的,别人也能想到,而想要实现自己的目的,他就要想出别人想不到的办法,利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来让自己走的又快又稳。
聪明人之所以聪明,就是因为他从来不预设自己聪明别人傻。
孔老夫子说: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阶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阶中去却不知躲避。
这句话既可以说明杨修的“不聪明”,还可以帮助我们变得更聪明——不要以为自己无所不知,你会这么想很可能只是因为你对情况一无所知。
遇人,不要总是假设自己比别人聪明,晚一点下定论,才不至于被短视的自己给骗了。
遇事,不要总是自以为是,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应对的,才不至于漏下更好的解决办法。
越谦卑的 人就越有耐心,越有耐心的人就越能抵御“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伤害,而想要变得既谦卑又富有耐心也很容易:时刻对自己保持警觉,不要轻易相信自己未经思考得出的结论和感觉,这二者是会跟你一辈子的骗子。
切记:你的敌人永远只是你自己,而当你战胜了自己,就天下无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