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手令,从北京传入安徽,又经层层转发,最终落实到唐诗手中。
一切都是按照唐诗设计的轨道在运行,只是最后在确定议题时发生一点变化。唐诗原订的议题是纪念陈原道烈士牺牲70周年,但有关方面认为,举办纪念活动,应该是纪生不纪死,结果改为纪念陈原道诞辰100周年。
名称改了,内容不变。主要有三项:1.修复陈原道故居;2.举办陈原道烈士革命业绩展览;3.召开陈原道百年诞辰座谈会。
纪念活动的筹备工作,除两项实体工程外全部由党史办负责。两项工程,一是修复故居,由故居所在地栏杆集镇负责;另一项工程是新修一条栏杆集镇到陈泗湾村的乡级公路,由市交通局承办。修路的事唐诗原先没有预计到,市领导考虑周全,故居修复后北京和外地的客人都要进去看,汽车开不进去可不行。
党史办的筹备工作也是两项,一是会议,二是布展。当务之急,是为布展抓点实料回来,为此,唐诗带着陶玲专程去了一趟南京雨花台。陈原道是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在雨花台,雨花台纪念馆有单独的陈原道烈士展台。
陶玲是南京人,行前她给南京的哥哥打了个电话,唐诗他们到达雨花台时,她哥也背着个单反相机赶来帮忙。
雨花台有两位领导,一位台长,一位书记。书记是个笑咪咪的老太太,头天下午就是这位老太太接待他们,并为他们每人泡了杯雨花台自产的雨花茶。书记老太太说,凡是到我们雨花台来的客人,我们都要请他喝一杯雨花茶。唐诗不明白这里面有什么讲究,不敢随便答腔,只能表示感谢。书记似乎不管业务上的事,说台长下午不在,约定明天上午由台长向唐诗他们提供资料。
台长姓郭,是个40岁左右的男子,话不多,人很厚道。第二天上午在陈原道烈士展台前,唐诗向郭台长提出,这些资料都在里面无法拍照,能否把展台拆开?郭说行,并立即叫来工作人员拆解。为保险起见,拆开后,每取出一件,唐诗和陶玲大哥用各自的相机分别拍照几张。
正忙着,书记老太太到,惊讶一声:“哎呀!怎么把展台拆开了呢?”
唐诗头脑嗡地一声,不好!书记反对,这事难办了。这老太太,不是不管业务上的事吗,怎么这时候跑来了,也不知道她是针对自己还是针对郭台长。抬头看了一眼郭台长,只见他神态依然,没有理睬书记的责难,于是心中有底了。
“书记啊,”唐诗一边继续操作一边向她解释,“这展台太小,如果不拆开里面的东西就拍不下来。您放心,我们照过后一定把它恢复原样。”
他这时候当然不能说是郭台长同意拆的,那无异于是制造矛盾,聪明的做法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磨合中把任务完成。
书记老太太眼看着拍照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旁边站了一会,悻悻地走了。
下午在照相馆把印出来的照片取出来一看,唐诗吓出一身冷汗。不知是什么原因,唐诗自己照的那些相片全都模糊不清,幸亏有陶玲大哥做保险系数,否则前功尽弃。再去雨花台拆人家的展台,无论如何说不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