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白荔
温婉知性观世事,纷繁百态皆温柔
01
我在职场中,工作了10多年,第一次感受到:
遇到一个“缺心眼”的同事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几个月前和小刚入职的小T一起去外地出差开会。
那是一个明媚的早晨。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地铁车窗的缝隙,斑驳地洒在我的脸上。
我身旁,是新入职不久的00后同事小T。
一脸青涩却满怀憧憬。
他总是给人一种憨憨呆呆的感觉~
那天,我们一同前往苏州参加一场至关重要的会议。上车前我明确告诉了他路线。
我作为产品负责人,肩上自然多了几分责任与压力。
地铁在隧道中穿梭,而我,为了提前准备会议材料。
几乎整个坐车的过程都沉浸在手机屏幕的上。
指尖在键盘上跳跃,仿佛在与时间赛跑。
“叮咚,xxx站到了,列车将打开右侧(或左侧)车门,有在XXX站下车或换乘XXX号线的...”
到站提示音一次次响起,但我正沉浸于一份紧急邮件的回复中,未曾留意。
小T似乎也在专注地浏览着手机,没有提醒我下车。
直到地铁停在了终点站,广播里在喊
“终点站到了,请全体乘客下车”
我才猛然抬头发现
啊???终点站到了!!!
那一刻,心中的焦虑与不满如同潮水般涌来。
我意识到,我们多坐了四站,来回要8站路程,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迟到半小时。
而这场会议,对公司来说,非常重要。
“小T,你怎么没提醒我?”
我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责备,那一刻,车厢内的空气似乎凝固了。
他愣了一下,随即满脸歉意地解释道:
“对不起,我看到到站了,但你没有反应,还以为你另有安排……”
话语未落,他已低下了头,我能感受到他的懊悔与不安。
虽然最后在客户现场,我用灵活的应变能力,缓解了尴尬。
但是这次意外的“错过站”事件,不仅让我对时间管理有了更深的反思。
也悄然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关于“钝感力”思考的种子。
02
没过多久,微博上出现了一条类似的热搜吸引了我的注意:
“钝感力是治愈生活的良药”?
“钝感力很强是一种什么神仙体验?”
内容中无非都是围绕日本作家:
渡边淳一《钝感力》这本书在描述。
比如:钝感力如何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成为一剂缓解焦虑、减少内耗的良药。
它倡导人们在面对外界刺激时,不必过于敏感,学会适当“迟钝”一些,以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然而,回想起那天地铁错过站的经历,我很疑惑,我对这一观点持强烈反对的态度。
在我看来,钝感力不就是“缺心眼”的另一种说法吗?
如果不是小T“钝感”不知道变通,我们也不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场景。
这种愚钝的思想,会让人在关键时刻失去警觉,错失良机,甚至可能带来更大的麻烦。
我记得很久之前,有一次在公司组织的聚会中。
小A是那种大大咧咧不分场地喜欢开玩笑的人。
那天他开了领导的玩笑,同事们都在给他使眼色,但是他那颗“愚钝”的心。
未能及时察觉到气氛的微妙变化
继续开着不合时宜的玩笑,结果导致场面一度尴尬,最终不欢而散。
还有一次,另外一个同事小Y,他是一个二胎的爸爸。
他也是属于那种油瓶倒了都不会扶起来的人。
他常常忘记孩子们的生日和爱人交代各种生活上的事情。
比如交电费、水费、买点生活用品之类的,他总是抛之脑后。
总以“我太忙了”为由解释,但伤害已悄然累积。
直到有一天,他爱人要和他闹离婚,他才反应过来。
自己平时错过了多少事情~
这些经验让我更加坚信,钝感力绝非治愈生活的良药。
它更像是一把双刃剑
在让人暂时逃避现实的同时,也可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失去更多。
03
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妙不可言
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你各种奇奇怪怪的警示。
总是让我们在不断打脸中成长。
前几天我无意间又刷到了《阿甘正传》的内容。
其实这部经典的电影我已经看了很多遍,但是每次看感受都不一样。
这次重新刷到这部片子,也许是上天在提醒我。
我脑子里那个“钝感力”的种子又发芽了。
在《阿甘正传》中,主角阿甘所展现的“钝感力”令人印象深刻。
他看似反应迟缓,与大众节奏格格不入,然而正是这种“傻劲”和“轴劲”,使他在人群中独树一帜。
正因如此
他能够不受外界干扰,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朝着目标不懈努力,最终成就非凡。
我也开始意识到,自己对于钝感力的理解或许过于片面。
昨天晚上有点失眠
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思绪在我脑子里乱飞,各种观点不断碰撞。
深夜的我,在安静中自我反思
我回想起工作中那些因过度敏感而引发的精神内耗。
——每一次细微的批评都让我夜不能寐,每一个未完成的任务都像巨石般压在心头。
我开始意识到,这种过度的敏感不仅让我身心俱疲,还严重影响了我的工作效率和人际关系。
于是,我现在开始尝试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钝感力。
钝感力它不是逃避,也不是麻木
而是一种在纷扰世界中保持自我、减少不必要情绪负担的智慧。
在工作中,它教会我如何不过分纠结于每一个细节,如何更加专注于任务本身;
在人际交往中,它让我学会了宽容与理解,不再因他人的无心之言而耿耿于怀。
我开始尝试与自己和解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他人的不完美。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钝感力并非缺心眼,而是一种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中寻找平衡的艺术。
它让我学会了在适当的时候放慢脚步,感受生活的美好;
也让我在面对挑战时,能够保持一颗平和而坚韧的心。
04
以钝感力为盾,守护内心安宁
想通了之后,当我再次回望那段因过站而引发的小插曲时,心中已没有了当初的愤怒与不满。
相反,我感激那次经历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也让我对钝感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艘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小船。
有时,我们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来捕捉机遇;
但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抵御风浪、保持内心安宁的力量。
而钝感力,正是这样一层保护膜
它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与从容,让心灵得以栖息。
因此,让我们拥抱钝感力吧!
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放弃追求
而是在理解与接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平衡与和谐。
写在最后~
亲爱的朋友们,这世上聪明人很多,但真正快乐的却没有几个。
如果你觉得聪明太累,敏感太辛苦,为什么不试试变得迟钝点呢?
敏感是一种天赋,但钝感才是一种能让自己过得更好的能力。
人生总会有不如意
别纠结,别萎靡,别回头,要勇敢往前走。
用平常心看世事,用钝感力过生活。
走到水的尽头
不妨坐下来欣赏云朵的变幻;
如果浮云遮住了阳光,就耐心等待云开雾散。
人生下半场,拼的就是钝感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