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游戏力养育》中告诉我们我要做到游戏力养育,除了要和孩子建立联结,还要和自己建立联结,除了向内看孩子,还要向内看自己,除了轻轻推孩子,还要轻轻推自己。倾听伙伴这个游戏就能很好地向内看自己,当然还可以通过写日记或者冥想等,都是可以帮助自己看到自己内在的需要,那在下次面临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要自责愧疚,也不要退缩,试图迈进一小步,慢慢前进,也许这样会更快。
刚和一个朋友见面,突发奇想说练习一下《游戏力养育》中学习到的倾听伙伴,邀请我朋友来一段倾听时间,她一听,就来兴趣了。我和她简单说了一下倾听者要做什么?其实很简单,要做的是时刻关注倾诉者,在适当的时候,点点头、微笑,保持延伸的接触,不需要说太多的话,甚至可以不说话。最重要的是不打断、不评论、不评价、不建议、不说“我也经历过这种事儿”,完全接纳倾诉的情绪,不试图开导,也不用想接下来自己要说什么。我还告诉她,这个倾听时间的目的,是给倾诉者提供一个自己向内看的机会,倾诉者在倾诉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向内看,并轻轻的推自己,并不需要倾听者过多的建议。
朋友一听,觉得不简单,但也不至于会难,所以我们马上开始了,倾听时间是5分钟。先说的是我,在过程中我们中断了好多次,我朋友不时就“你做得很棒啊!”“怎么可能?”“不是这样的”“如果我是你,我可能。。。”我们用眼神交流,她很快意识到自己应该倾听,不是评判,所以就更轻松了,但说到最后,我基本不知道如何说,正在用脑子快速组织语言的时候,朋友就会出声说,“你有这种感觉很正常”,我不得不停下来回应一下她,然后又中断了自己的思考。5分钟之内,好像没有说太多的实质对解决问题有帮助的话,但也让我放松了很多,最近太多的培训和训练,让我大脑有点应付不过来,说出来后,反而轻松了。
这时候,我邀请朋友作为倾诉者,我来充当倾听者,朋友也很乐意,我们就开始了,开始前我想,作为倾听者,我应该会比我朋友做得更好一些。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在朋友说的过程,其实我的大脑一直在快速的思考我要如何回答她,如果是我自己,我面临她的问题,我会怎么做?当我发现,我没有充当一个好的倾听者时,我快速回过神来,把关注点关注在她的话上,这时,我又忍不住很想赞美一下她,或者纠正一下她的想法,中间也出现很多次,我对她说“其实你可以换个角度想”“我也有过这样”等等这样类似的话语,最难熬的是,在对方不说话时,总是忍不住表达自己的,说自己的想法。。。
结束后,我们都承认,作为倾听者,我们两个都还需要提升,也没解决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但我们却是开心和放松的。我认为最大的收获是:我和她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了。所以我们约定,她回去也看看《游戏力养育》,下次见面或者可以约个固定时间见面,或者用视频的方式来一段倾听时间。
不断关注自我内在需要,满足自己的内在需要,我们才有能力和能量去关注孩子或者他人的内在需要并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