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语文课是两节连堂,于是给学生布置了课堂写作练笔,题目是2021年的北京中考作文题目。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袁隆平以及他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将“做一粒_____________的种子。”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巡查的时候发现学生写得都不一样——做一粒拼搏的种子,做一粒发光的种子,做一粒有用的种子,还有一位同学写得是“做一粒造福世界的种子”。最后铃响上交,但是学生告诉我S没交。
我经过S身边的时候告诉他上午前必须交过来,就出了教室。但是我没想到他突然跟了出来,他捏着作文纸,纸张被他折成了一个正方形。他问我,能不能不交。
我说:“不可以,你是没写吗?”
他说:“我写了,但是不想交。”
他的神情有些扭捏,应该不是撒谎,我于是说道:“只有我一个人看。”
他松了口气说:“那看完可以还给我吗?”
我点了点头,接过了他的作文纸,回到了办公室。
在我打开看到作文纸的标题的时候,我忽然觉得手上的纸张分量很重。他写的题目是——做一粒没有父母的种子,字数有满满的1000字。那一瞬间,我觉得他能把它写出来交给我,是对我莫大的信任。我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香姐经过的时候看了一眼,很惊讶,然后告诉我不要点评,写点鼓励的话。
我放下了手中的作文纸出去吃中饭,但是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不会点评他的作文,但是也不想给予鼓励。鼓励他什么呢?鼓励他以后要努力,鼓励他要相信,鼓励他成为一个更好的孩子?这是他需要的吗?以我同情的心情去看待他写出来的内心?我觉得我不能这么做,我也没有资格这么做,拿着高高在上的姿态去给予他温暖。
我拿着他的作文,慢慢看了起来,越看心情越是沉重。他说:
小学时有一半成长是在托管,父母也从未问过成绩。我有时认为把我生下来干吗?整整六年,从未关心过在学校怎么样,以前觉得上起课来蛮有味的,这六年父母也完全错过了我的成长。
他说:
初二的时候,整天在学校也就浑浑恶恶,一早上过来,就趴在桌子上在想,又要熬一天,反正也就是在课上睡觉,又么就在课堂上影响老师同学上课。
记得又一次上数学课,把老师骂了,老师后面让我道个歉,我死活不道唉,老师给我台阶我不下,现在也有点后悔。也有过要打老师的充动,幸亏每有打,只是把书扔到老师身上,可能我这种天生就只能当坏学生吧。
我看那句话应该是“少壮不努力,父母徒伤悲”,感觉自己好颓废,可能她们不管我的话,可能也还不会这样,我有时候羡慕那些孤儿,我感觉他们过得好自由。
作文的结尾,他写道:
我没有被任何人肯定过,没能成为老师口中的上界学生,没活成自己想活成的样子,更没能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过,但绝对不是同情,也绝对不是,是什么,我说不出来。就这样吧,我最近常说得就是这句话。(更新,我好像知道了:是看到了人类情绪的真实波动,那种纠结、无力和痛楚,它曾存在与每一个人最深处的内心,连我也不可避免。我虽地处黑暗,但仍向光明,而光明并不向我。我生来无辜无错,但仍遭遇一切,道歉却要由我。)
我想了很久,最终决定写下:
谢谢你写了这么多,还交给了我,我看完了,写得很好,它真实而有分量,有多少人想表达都表达不出来。以后写作课上也可以尝试着多写点东西,写作多了,你会写得更加流畅,会更好地和自己对话,也会让自己的思考得更加深刻。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这就是我全部想说得了,他给予我信赖,我回馈他认真,我的分量没有他的重,却是我作为一个科任老师能够给的了。文章也不会给班主任,不会让班主任去指导他如何表现得更好。他这样很好,他是一个很好的孩子,我打心底里这么认为,他只是没有活出这个世界要他活出的样子,这不是他的问题。也许他的未来会活出他自己想要的样子,不管是不是符合这个世界的标准,但是我想只要不曾伤害社会,那么他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对的,我们的生活没有高低之分,每个人选择的路本来就是没有好坏标准,是人为的观念构建了这个标准。
我想起大三的时候,和朋友聊天。我说我不会干预任何学生的人生选择,因为我感觉好像每个人的路实际上都是由错综复杂的因素共同决定的。朋友说,可是你是教育者,你有那个责任去帮助,你帮助了,他或许有更好的未来呢?他本来该有更好的未来,只要当初有人给予他那个微小却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我忽然又有些犹疑,我想,也许我们双方都有道理,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我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写下去了。但上天送来了答案,是的,另一个班的某个孩子也同样的写完了这篇作文——做一粒不破而立的种子。在这篇文章,这个孩子以他稚嫩的思想教导了我:
我有一个朋友,从小便玩的很好,但他的家庭并不是很好,他的爸妈一直处于一种分居的状态。那时候不知道他的情况,但我也察觉他的情绪的低落。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想问过不过也没出口,因为这始终是他的事情,并不是我的,我始终是一个外人,而不是他的家人只是他的朋友,所以作为一朋友的则任那就是扫去他的烦恼然他开心起来,可是他始终无法在笑,而一直在应付却没有参与起来。有一天,他对我说:“其实你不用这么担心我的,我也知道你其实是想让我开心起来吧。”那时,他终于告诉了我他的密秘。
......
我虽不了解他,但却很同情他,但他说:不用同情我,我始终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那时的我认为我的朋友很厉害呢。可是我也不懂那时候我朋友的心境,直到后来我再想到时,我认为便像一粒种子,由一开始的稚嫩,转向成熟,虽然只有一点,但我仍就认为他厉害,再后来他转学了,后面我便没有见过他了。
人生的种子从出生便开始定下来,只是缺少一个过程罢了,那时我的朋友从一个刚刚开始认识这个社会便要直面风雨,可他也欣然接受不放弃也不会接受我相信总会成功的。他的经历会催生他的成熟,我觉得他的成熟总会结出一枚名为“人生”的果实,经历风雨,不放弃才能不破而立焕发光采。所以我们要做一粒不破而立,焕发光采的种子,生长状大结出枚丰收的果实。
是的,这不是我的杜撰,是一个初三的字写不端正,语句也不通畅的男生他写来的思考。他姓X,他用自己朋友的经历告诉我,孩子们的思想已经开始孕育,等待成熟,他们有自己对生活的初步理解,我们无法介入,也不需介入。只是在他们感到摇摆的时候,需要寻求帮助的时候,或许我们可以给予他们一个陪伴,或一个示范的选择,他们会懂他们自己能懂的。但是不管怎么样,每个人要永远保有希望,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对世界可以不热爱,但是要努力热爱自己,努力相信自己。
这是一群可爱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认真被对待。
我明白世界总有光和影,但漫漫黑云层层破开,希望是有阳光照下来。
——2021.9.13 教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