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事起,每年过年,都是和父母一起到爷爷奶奶家过团圆年。
记得爷爷奶奶建在的除夕夜,父亲母亲、叔叔婶婶,都要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
奶奶家的规矩是未出嫁的女孩子不磕头,嫁出去的女儿不回家过除夕也不磕头,鞠躬问候长辈新年好就好,但是嫁进门的媳妇是要磕头的。
爷爷过世以后,奶奶在我们家生活了几年,除夕夜的仪式与爷爷在的时候一样。
我结婚稍晚些,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过年的时候也最多。
记得看见头发花白60多岁的父亲给奶奶磕头拜年时,我满心都是感动,也有遗憾。
因为母亲接连生了我们姐妹三个,如果父亲母亲完全继承爷爷奶奶家的传统,他们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在除夕夜跟女儿一起过年,也没有儿子给他们磕头问候“过年好”,表达对他们养育之恩的感谢和祝福。
后来我和姐姐讨论过这个问题,然后就有了我们家除夕夜女儿女婿给父母磕头拜年的仪式。
转眼20几年过去了,父亲母亲老了,我们人到中年,孩子们也都长大成人,除夕夜给父母磕头拜年的仪式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想起每年的除夕夜,爸爸妈妈看到孩子们排着队给二老磕头拜年,都是满脸的开心知足与幸福。
双膝跪地深深叩下的头,是对父母新年的问候祝福,对他们养育之恩的感谢,也是给晚辈后生做的榜样模版。
今年我和先生是除夕夜的前一晚才匆匆赶回家的,看到父亲母亲开心的笑脸,看到姐姐辛苦忙碌的身影,心里别提有多感动了。
如果没有远离家乡,就不会知道乡愁是一种什么滋味。
乡愁对于我,是回家看到父母时的喜悦面庞,是听母亲絮絮讲诉我们从小的故事,是人在路上姐姐已经几次打电话说再晚也要等你回家吃饭的期盼……
乡愁对于我,还是老家的味道和蔚蓝的天空,是家里亲切又熟悉的旧物、摆设,是老同事老邻居老乡亲碰面时随口打的一声招呼、问候……
我理解了每年几亿人次流动的春运,理解了哪怕走再远的路翻跃再高的山,跋山涉水也要回家过年的心情……
现在,我们不但每年的除夕夜给父母磕头拜年,也接受儿子、外甥、外甥女的磕头拜年,并且希望这样的家庭礼仪传统也能在我们的后代中传承下去。
期盼岁月静好,愿这像连环画一样的除夕夜,永远定格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