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新采001:曲礼上·清明安和统摄“一地鸡毛”
《礼记》共四十九篇,《曲礼》是其第一篇,因为本篇以古礼书《曲礼》开头,所以以此命名。
梁漱溟先生曾表达过自己对于“礼”的理解。在社会演进过程中,妥善应对“天灾”,避免“人祸”的雪上加霜。梁先生认为,先民所要面对的麻烦无非两种,一是“天灾”,二是“人祸”。“天灾”不可避免的话,“人祸”是可以规避的。造成“人祸”的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人的昏昧不明,二是人的冲动肆意。“礼”的根本用意便在于克服昏昧不明、冲动肆意,让人时时保持清明安和。假使天下人人、时时保持清明安和,非但“人祸”得以规避,对于“天灾”的临对也定然是积极有效的。“礼”之精神,大体如此。
《礼记·曲礼上》以“《曲礼》曰”为始,意为《礼记》成书时,《曲礼》已存世运行深入人心了,只是文本本身已经遗失,只剩个大体精神。当世有深谙“礼”之精神及价值者,为存续此道而留心存续之。颜回问仁,孔子言“克己复礼为仁”,复言“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之世,心怀孔子之人心企图者,不独孔子一人。然终其一生,聚精会神于“天之木铎”使命,惶惶戚戚终不为世事所动者,孔子之外,再无孔子。
既是“复礼”,特别是“复”《曲礼》这种以细微末行曲而见礼之大本的古礼文本,自然是不厌其细、不蔽其陋的。本篇所记内容多为日常生活中的细小礼仪,间或论及礼的社会意义及功能。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若夫坐如尸,立如齐,礼从宜,使从俗。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曲礼》之大端有三:一是修己,所谓“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无非修己。孔子概括之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天下”者,当发端于斯。二是待人,待人之道,无非爱敬,亲近、敬重贤德之人。爱、恶之间,保持冷静、客观。三是待物,待物之道,在于接人,违于接人,不如无物。
《曲礼》说:要保持恭敬谨严,要神态庄重、以思济行,说话语气安和、表达严谨,如此便可以“修己以安人”。不能让傲气滋长,不要让欲望放纵,不要志得意满、忘乎所以,不要追求极致的享乐。对于贤德之人要亲近而予以尊重,敬畏而心生爱慕。对于亲爱之人要看到他的短处,对于厌憎之人要看到他的长处。财富集聚时能向他人布施,安于安逸的生活时能主动适应环境的改变。面对财货不要一味贪求,遇到危难不要一味躲避。与人争执不要一味求胜,分配财货不要一味贪多,有疑问的事情不要轻易提出质疑,侥幸正确时也不要心生得意。
如若要坐就要像代替神灵受祭的尸的样子,要站就要像斋戒时恭敬的样子,仪礼要因时宜而定,出使要遵从他国的仪礼风俗。礼的功用,在于辨明亲疏、判定嫌疑、区别同异、辨明是非。礼,不去巧言令色随便讨好人,不说费口舌说多余的话。礼,不超出本分节度,不侵犯侮辱他人,不习惯于轻佻亲狎。能修养自身、践行所言,可以叫作善行。一个人举止有修养,言谈合乎道,这是礼的本质。于礼只听说自人的言行中可以有所体现,没听说用它去限制、禁锢人的;于礼只听说学者要上门求教,没听说授者要上门传授的。
道德仁义,没有礼是不能成就体现的;教导训诫人民端正风俗,不以礼节之就不能完备;解决纷争止息论辩争执,不以礼节之就不能决断;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之间,不以礼节之就不能安定;为仕宦、求学问,不以礼节之就不能使师长、弟子关系亲敬;整肃朝班、治理军队,官员就职、颁行法令,不以礼节之就没有威严;祈祷福禄、实行祭祀,供奉鬼神,不以礼节之就不能体现诚意、庄重。因此君子以恭敬、节制、退让来彰显礼。鹦鹉能说话,终究还是飞鸟;猩猩会说话,终究还是禽兽。如今作为人而不以礼节之,即使能说话,不也是禽兽一般的心智吗?只因禽兽不以礼节之,所以父子才共有一雌兽。所以圣人振作兴起,制定礼来教化人,使人们有以礼节之的意识,知道将自己同禽兽区别开来。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礼的最高境界是以德为贵,其次才是讲究施惠和回报。礼崇尚有往有来。施惠于人而人不知感恩回报,是不符合礼的;别人施予恩惠而我不去回报,也是不符合礼。人与人之间能以礼节之社会就会安定,不以礼节之社会就会危殆,所以说:“礼是不能不学的。”所谓礼,就是要自谦卑而尊重人,即使是挑着担子做买卖的人,也一定有值得尊敬的地方,何况是富贵之人?富贵而懂得崇尚礼,就不会骄横淫逸,贫贱而懂得崇尚礼,意志和决心就不会因困窘而动摇。
生活一地鸡毛,能统摄它的没有别的,只有人的“清明安和”。人的“清明安和”,幻化成各种各样的“礼”——让世界变得更为有序的恰当做法。
“礼者,序也”——才是纷繁到令人头疼的“礼”的根本精神。清明安和以“礼”的形式,统摄起这个一地鸡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