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艺术分两种,一种把作品卖给有钱人,有钱人买这个主要是为了彰显和别人的不同,这是大部分想成为知名艺术家的人的路径;一种是把作品卖给大众,比如漫画,商业设计等等,其实这种的成功概率更高,另一种的山头太小,容不下很多人。
2、 做艺术首先要学哲学、逻辑、语言学、传播学、政治学、符号学、心理学这些学问,你才能从底层理解艺术为什么会被大众接受?比如颜真卿的书法,其实很规矩,但为什么被尊重?因为儒家思想是当时的主导思想,儒家不喜欢张狂,儒家需要的尊卑秩序。
3、 所由学习的小孩,必看的一本书是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因为艺术创作本质上就是通过媒介影响他人。
4、 他很早就让学生用ipad作画,最近开始用AI绘画,这是传统的画家们鄙夷的做法。但他从《理解媒介》中找到解释,媒介是艺术本身的一部分,壁画,岩画,纸画都需要被看到,不能被人看到,那艺术就不存在了。时代的媒介在哪里,你就应该用什么媒介。
5、 时间是稀缺资源,也是壁垒。一个年轻人即使很有天资,也不应该广泛涉猎,应该先确定创作方向,用10年左右时间做出深入的作品,从功利角度说,10岁开始做,到18岁做这么一个类型的选题,只要不太笨,你可以申请任何一个全球知名大学的艺术系专业。
6、 质量很重要,但数量也是壁垒。数量太少,就难以建立影响力。(个例除外)以蔡志忠为例,国外人看中国文化的漫画作品,必定先看到蔡志忠,因为他把老庄孔孟四书五经画了一个遍,你绕不过他了,他的量足够大。所以他指导一个学生,在改编知名科幻作家作品成漫画,后来用AI加速,可以做到2-3天出一本短片科幻小说漫画,等数量足够多,就会建立壁垒。金庸,阿西莫夫都是写作速度足够快,所以作品数量或者文字足够多。
7、 要会选书,有些书只要看看目录就够了,有些书压根不要看,因为时间是最稀缺的的资源。
8、 对超级个体的个人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生命结束,所以要注重健康和意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