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本质》拆书

书名:《 直击本质 》

作者: 艾菲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月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专注于“思考的方法”的书,上半部聚焦于本质思考,这种思考方法能够帮你看透问题的本质,并高效的解决问题,让你成为只需半秒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而非一辈子浑浑噩噩。下半部则跳出框架,教你站在更高、更广的层面去思考,运用迁移思考、升维思考和逆向思考的方法,让很多看似无解的人生难题得到解答。

自序只有思考思考的方法,才能收获指数级成长的人生

一个不同的时代-- VUCA(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

《教父》中说:“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查理·芒格:一个人只要掌握80到90个思维模型,就能够解决90%的问题,而这些模型里面非常重要的只有几个。

亚里士多德:一方面,没有人能完全地达到真理;另一方面,没有人的努力是错误的。

>>  好书的三个关键标准。

第一:提出的思考方法要有确切的理论依据。

第二:提出的思考方法要有真实案例的支撑。

第三:提出的思考方法要经过亲身实践,并验证有效。

>>  本质思考的三个关键问题

What(什么是本质)

Why(为什么这就是本质)

How(怎样成为一个半秒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

>>  升维思考

层级思考法

时间轴思考法

视角思考法

第三选择思考法

无边界思考法

塑造者思考法

>>  逆向思考:正向--逆向思考

成功-失败模型

变化-不变模型

加法-减法模型

幸福-痛苦模型

组合-反向模型

上部 本质思考:看透本质,自然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第一章 直击本质·看透三个本质,可抵十年奋斗

对于本质性的问题缺乏深入研究,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是就事论事。”

本质: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清事物的根本属性、问题的根源和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

如果看不透事物的根本属性,就解决不了“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如果看不透问题的根源,就无法解决问题、解释问题和预测问题;如果看不透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就无法找到同类问题的普遍根源。

>>  所谓本质思考,就是要思考以下三件事。

事物的根本属性: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它的根本原因。

问题的根源: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隐藏在各种现象背后不变的规律。

第一节 事物的根本属性一眼看透本质的人都有超强的概念能力

>> 思考事物根本属性的三种表现形式

给出清晰的定义

零售:把最终付钱的“人”(消费者)和“货”(商品)连接在一起的“场”。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定义=属+种差。“属”:这个事物与其他同类事物的相似之处,“种差”: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

做出准确的简单类比

谈判就是“找交集”。前者是一个定义,而后者就是一个准确的简单类比

本质上,愤怒其实是一种恐惧。

打出精妙的比方

小米生态链中的“烤红薯生意”。

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捡烟蒂”式投资法。通过制定“价值投资探测器”(即一些投资标准),来寻找废墟中那些明显被低估了的股票。

精妙的比方,则是在不熟悉的事物的根本属性与熟悉的事物的根本属性之间架起的沟通桥梁。

丹尼尔卡尼曼:情商指的是一个人管理自我情绪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

盖洛普的优势理论,决定一个人能否与很多人打成一片的天赋是“取悦”;与此相对的另一个天赋,名为“交往”。

当能通过“打出精妙的比方”说出事物的根本属性时,那么恭喜你,你不但拥有了深刻的思考力,还拥有了出色的表达力。这时,你已经是既能深刻思考又能通俗表达的“大师级”的本质思考者了。

第二节 问题的根源很多痛苦和失败的产生,皆因没能洞察事物的本质

对问题根源的思考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因为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我们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因为,只有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做出正确的解释,我们才能在下一次类似问题出现时,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在对问题根源进行本质思考的时候,不仅要思考表层原因,还要思考深层原因;不仅要思考单一原因,还要思考复合性原因。

思考问题的根源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做出正确的预测。没有了对问题根源的探究与思考,我们就无法对事物的发展做出准确预测。

第三节 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你追求的是方法,高手思考的是逻辑

人性的一面是贪婪、嫉妒、执着、恐惧等,简单地说,就是贪、嗔、痴。

查理·芒格第一步,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第二步,非常严格地按照这个道理行事。

爱默生:“方法,可能有成千上万种,或许还有更多;而原理则不同,把握原理,你将找到自己的方法。追求方法而忽视原理,你终将陷入困境。”

乔希·考夫曼:“无论你学习什么科目,其中最美妙的事是,你不用知道所有的知识点,仅仅需要知道一些浓缩的核心原理即可。而一旦建立起核心原理的框架,学习知识甚至进一步拓展便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瑞·达利欧:“所有的运转,都有赖于深藏其中的原则,也就是一串又一串的因果关系决定了这个世界的走向。如果你探索出了其中的因果关系——虽然不可能是全部,但最好是绝大部分——那么你无疑就掌握了打开这个世界藏宝箱的钥匙。”

>> 底层逻辑”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抽象。越抽象的就越在底层。

第二,简洁。“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大道至简”说的正是事物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往往都是极其简洁的。

第三,动力来源。底层逻辑是各种现象出现的动力来源。

第四,通用性。底层逻辑针对的不是某个特定问题,而是某一类问题或现象,有时甚至能被运用在万事万物之上。

第二章 思维黑箱·高手是如何看透三个本质的

第一节 如何看透本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溯因推理法

进行溯因推理,八个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溯因推理是要从现象B推出原因A,而本质思考是要从现象和问题出发,找到导致这一切发生的根源以及底层逻辑。从本质上讲,这两者具有非常相似的思考路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推理问题。)

>> 由此可见,本质思考的方法也就是这八个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第一步,大胆假设(形成假设)。

第二步,小心求证(验证假设)。

求证概念和方法求同求异法、归纳法、抽象法、穆勒五法、结构性分析法、系统性分析法……通过这些方法,我们才能形成真正有效的假设。

第二节 大胆假设作出假设的方法

>> 思考事物根本属性的两种假设法 方法一:求同求异法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提出了爱情三角理论,即爱情是激情、亲密和承诺的结合。其中,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指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指在爱情关系中的温暖体验;承诺指对维持关系的决定。

实际上,爱情中的“激情”,正是爱情与亲情、友情的不同之处;爱情中的亲密,正是爱情与友情的相似之处;而爱情中的承诺,则是爱情与亲情的相似之处。可以看到,斯滕伯格的整个思考过程正是运用了求同求异法——将爱情和与之相似的友情、亲情进行比较,比较其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然后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结论。

于是,爱情就被分为了七种类型。

比如,“喜欢式爱情”说的是只有亲密的爱情,两人在一起虽然感觉很舒服,但总觉得缺少激情,也不一定愿意厮守终生,因为缺少了激情和承诺,正如友情;再比如,“空洞的爱”说的是只有承诺的爱情,它缺少了亲密关系和激情,此类爱情看上去似乎丰满,却缺少必要的内容;而完美的爱情就是激情、亲密关系和承诺的结合,它融合了爱情独有的激情以及与友情、亲情相似的亲密关系与承诺。

亚里士多德说:什么是定义?定义就是属加上种差。

属是什么?属就是这个事物与其他同类事物的相似之处。

种差是什么?种差就是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

>> 思考事物根本属性的两种假设法 方法二:先归纳后抽象法

先归纳后抽象法:就是先进行归纳,再进行抽象和概括的推理方法。

比如,科学家发现金能导电、银能导电、铜能导电、铁能导电、锡能导电,于是,科学家就推理出一切金属都导电的结论。这就是归纳推理。

归纳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抽象是指从众多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特征的思考过程。

只要样本足够大,操作足够科学,通过归纳得出的结论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即便如此,归纳法也只能得出概率性的趋势,而不是必然的结论。

一个再好用的方法也会有它的局限。对于归纳,要注意两种可能的谬误。

过度抽象:一般来说,抽象程度越高,得出的底层逻辑的普适性就越高,但它的实际指导性也会变弱。

样本偏差:“幸存者偏差”典型的样本偏差。注意随机事件与规律性事件。

>> 思考问题根源的四种假设法

方法一:穆勒五法

求同法:寻找在不同的场合中出现的一个共同的情况的方法。

求异法:如果一个现象是否出现,只有一个条件不同,那么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我们要找的原因。

求同求异法:就是把求同法和求异法结合起来共同使用,从而让分析结论更加可靠,但并不能保证结论完全正确。

共变法: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发生变化,另一现象也发生变化,那么这两个现象之间可能存在因果联系。

剩余法:已知复合结果是由复合原因引起的,如果其中一部分原因导致一部分结果,那么剩余部分原因也会导致剩余部分结果。

方法二:5Why提问法

5Why提问法:通过不断提出“为什么”,从而找到导致问题出现的整个因果链的方法。

5Why提问法的关键:避开主观假设,从结果开始,沿着因果关系的链条,直至找出原有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方法三:结构性分析法

结构:系统内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框架。

结构的作用,它能化繁为简,化混乱为整齐。

结构性分析法:将事物从无序转变到有序,从混沌转变到清晰,其中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三大规则:

规则一,任何一层的内容都是下一层内容的总结。

规则二,同一层的内容必须具有相同的特征。

规则三,同一层的内容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

>> 金字塔结构:它由纵向和横向两种子结构组成。每一层原因都需具有相同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且符合MECE法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如何用结构性分析法寻找问题的根源

具体是这样,先将原因拆分为三种——“不知”(“知”代表的是知道或不知道)、“不能”(“能”代表的是有能力或没能力)和“不愿”(“愿”代表的是愿意或不愿意),然后再将每一个原因拆分为“外因”和“内因”。最后,再将每一个“外因”和“内因”按照MECE法则拆分为更多的子原因。然后找到最重要的那个原因。

结构性分析法:能看到导致问题发生的所有可能:不仅能看到外部原因,还能看到内部原因;不仅能看到能力原因,还能看到动力原因。

于是,对问题进行分析时就能避免简单归因,从而避免判断错误和决策仓促。同时,为了能更全面地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我们还需要不断收集原因分析的结构性框架。比如一些通用的框架,像“内因、外因”框架,“不知、不能、不愿”框架,“宏观、中观、微观”框架等。并且,我们还可以收集一些不同专业领域的结构性分析框架,比如,市场营销中的4C框架、4P框架等。

方法四:系统性分析法

系统的三个特征

第一,系统是由元素组成的。

第二,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第三,系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都要实现某种功能。

理解系统的三个关键

第一,是存量和流量。

第二,是回路。

增强回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调节回路:趋于目标维持平稳。

第三,是延迟。

如何在系统中找到问题的根源

系统性分析法的本质是:不用线性分析的方式,要用整体的、动态的方式去看待眼前的问题,不仅看到元素,还要看到元素间的联系,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源。简单讲是通过对系统结构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找到导致系统问题的根本原因。

画图的规则:

A.两个元素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有两种因果关系,正向因果关系(S)和反向因果关系(O)。

B.因果关系形成闭环的时候,就形成了我们刚才所说的“回路”。回路一共有两种:一种是增强回路,一种是调节回路。

C.当一个回路中有偶数个(零也算)反向的因果关系(O)时,这个回路就是增强回路;当一个回路中有奇数个反向的因果关系(O)时,这个回路就是调节回路。

D.所有连续的闭合回路,要么是增强回路,要么是调节回路

案例1:为什么越批评越犯错?

有一次她的孩子没有考好,她狠狠地批评了她。谁知从那之后,孩子的成绩不但越来越差,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小了。

当她回忆整个过程时,她发现,其实是这次批评让孩子进入了一个系统循环之中:因为这个孩子是个比较胆小的孩子,所以,父母对她的严厉批评让她总是感到十分紧张,读书,考试,作业时也紧张(S);而紧张的情绪降低了她的学习能力与解题能力(O);能力的下降则使她出现了更多的错误,做作业出错,考试出错,记不住东西等(O);于是,父母由此对她进行了更多的批评(S)。这就构成了一个增强回路。

如何打破这一困局?这时,母亲要停止批评,多进行鼓励与倾听,让孩子不再感到紧张。这样,这个“走向崩溃”的增强回路才能被打破。

案例2:为什么会达到增长的上限?

企业有了满意的客户群,销售收入和利润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增加,然后企业家就将部分利润投入研发,这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满意客户,企业规模不断增长。但不知为何,不论企业家多么努力,这个增长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会停止,不再继续增长。

实际的发展状况并非如此。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事件并未体现在这个系统里。比如,所有市场的容量都是有限的,因此,系统还应考虑到“市场份额”以及“市场规模”这两个因素。

“市场总规模”是输入悬摆,代表着来自系统外部的驱动或限制因素。“对投资者的回报”则是输出悬摆,代表着整个系统的目标或系统运作的结果。

事实上,除了市场总规模外,还有很多因素可能会限制企业的增长。比如,当你所处的行业或细分市场利润很高的时候,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竞争者被吸引过来。他们会迅速进入这个市场与你进行争夺,于是就有了一个O形悬摆。

这就是真实世界中存在的三种外在限制:竞争者,市场总规模,法规限制。在系统中,这三种外在限制都用输入悬摆来表示。

但实际上,企业还面临着内在的问题。当一家企业的市场份额扩大以后,企业的内部规模也得以扩大。其结果就是业务管理变得越来越困难,各种低效率现象开始出现,系统逐渐变得笨重,内部的交流沟通遭到破坏……这些低效率引发的额外成本降低了企业利润,并限制了企业成长。

某些低效率现象可能还会妨碍将货物交付给零售商或客户的过程,从而降低销售收入,并和由低效率现象引发的额外成本一起降低利润。而由此导致的客户服务恶化可能也会对原有的满意的客户群产生不良影响。

第三节 小心求证若得不到证明,重新假设,再次求证

>> 小心求证的三种方法

方法一:向自己提问。

方法二:通过试验验证

方法三:举出反例

>> 逻辑上可能出现的各种谬误

第一类:基本谬误

1)从众效应:指人会下意识地让自己的想法向大多数人的想法靠拢。

2)服从权威:服从权威意味着听信权威对于事物根本属性、问题根源或底层逻辑的断言,而自己不去加以判断,也不去进行验证。

3)以偏概全:由于我们并没有获得所有的样本,在归纳时要避免过度概括、以偏概全。

第二类:对问题根源作出假设时可能出现的谬误

1)将相关性当作因果性:A和B相继发生,于是就说A是B的原因;或者,A与B之间有共变关系,于是就说A是B发生的原因。这些都是“将相关性当成了因果性”,因为这些推理并未排除以下三种可能:第一,A与B之间的联系是巧合;第二,A和B都是由第三个因素引起的;第三,是B引起了A,而不是A引起了B。这就是将相关性当成了因果性,这种谬误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非常常见。我们常常在没有小心求证之前,就将A和B当成了因果关系。

2)过度简化因果关系: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就会将事物发生的原因归结于那些“树木”,却不知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正是那片“森林”。

3)混淆均值回归与因果关系:“均值回归”的意思是,在一系列的运气事件中,偏离平均值的异常出色或糟糕的表现(高分或低分)、极端事件等发生后,紧接着会出现普通表现或者不太极端的事件。

4)当下认知偏见:不论何时何地,人们都愿意去相信那些符合他们当下认知的因果解释,即使这些解释与所得数据并不吻合。

第四节 本质思考的必要条件没有了辅助线,有些题目就会无解

要有好奇心,勇于提问

好奇心不仅是进行本质思考的首要条件,它也是进行一切思考的首要条件。

要有足够的知识

不断学习知识,尤其是你所关注的领域和学科的知识,是进行一切思考,尤其是本质思考的重要基石。

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

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阅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

要有思考的持续性

第一,对同一问题进行持续不断的思考。尤其复杂问题,甚至需要思考很久。

第二,思考的持续性也体现在,思考需要集中注意力。持续思考并不意味着在思考许久仍想不出答案的时候,继续逼着自己思考。

相对平静的情绪

下部 思维破局:洞察转机,做掌握命运的少数人生

第三章 迁移思考·如何用80到90个重要模型,解决90%的问题

迁移思考:就是先找到经过抽象与当前问题“表面不同、本质相似”的问题,通过借用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解决当前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 思维模型帮你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的人造框架

查理·芒格给“模型”下过一个定义——任何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的人造框架都是模型。

查理·芒格说:“思维模型会给你提供一种视角或思维框架,从而决定你观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视角。顶级的思维模型能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并帮你避免失败。”

>> 如何将思维模型迁移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呢?

第一步,将某一思维模型的本质抽象出来;

第二步,与眼前问题进行类比;

第三步,将思维模型的解决方案迁移运用到眼前的问题上。

案例:“不均衡发展策略”模型

在时间紧迫、资源有限、目标很多的情况下,为了高质量完成多项任务,并使整体效果最优,应先集中所有资源去实现相对容易的那个目标,然后再将所有资源聚焦在相对较难的那个目标上。

案例“竞争战略”模型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为商界人士提供了三种卓有成效的竞争战略,它们是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这些战略的目标是使企业的经营在行业竞争中高人一筹。本质是面临激烈的竞争而资源又有限时,要想脱颖而出就得采取一定的竞争战略,不能在不同战略间徘徊。

案例“甜蜜区”模型

要想成功,就要只做能力范围(即“甜蜜区”)内的事,并把它做到最好,而这个能力范围是有明确边界的。

第二节 底层逻辑解决100个不同的问题,只需一个底层逻辑

孤立系统总是趋向于熵增,最终达到熵的最大状态,也就是系统的最混乱无序状态。这就是熵增定律。

对抗熵增的方法:让系统成为开放系统。

将熵增定律迁移运用在企业管理中

熵增定律的本质是:一个孤立系统终会走向衰亡。

将熵增定律迁移运用在个人成长中

用成长型思维代替固定型思维

行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终身成长》的书中总结了了两种思维理论: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相信我们出生时带有固定量的才智与能力。采取固定型思维的人倾向于回避调整与失败,从而失去了体验与学习的机会。

而成长型思维:一种以智力可塑为核心信念的系统的思维模式。它相信通过练习、坚持和努力,人类具有学习与成长的无限潜力。

用流量思维代替存量思维

用终身学习代替临时学习,用终身探索代替不再探索

对抗熵增的方法:远离平衡态

迁移运用到企业管理中

迁移运用到心智成长中

从舒适区走进学习区,甚至恐慌区

颠覆式成长(学习的S形曲线的增长后,平坦——上升——高位)

第四章 升维思考·如何解决人生中的“无解之题”

升维思考:跳出眼前问题的限制与常规解法,通过层级、时间、视角、边界、位置、结构的变换,重新思考问题及其解决之道的思维方式。

层级思考法、时间轴思考法、视角思考法、第三选择思考法、无边界思考法和塑造者思考法。

升维思考的本质是对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新审视,拓展及重塑。比如,层级思考法和时间轴思考法是对自我价值观的审视,视角思考法是对世界观的拓展和重塑,无边界思考法是对人生观的拓展和重塑。

第一节 层级思考法普通人看行为,卓越者看愿景

罗伯特·迪尔茨提出的逻辑层次理论

愿景层位于最高层,它是超越个人身份的,是关于我们想要怎样的人生,或者说是关于我们的人生使命的。

身份层是关于“我是谁”的,涉及“我希望我是谁”或“我希望成为谁”。

价值观层是关于“什么是重要的”,以及“为什么重要”的。

能力层是关于我的能力的,包括能力、状态、策略和处世模式。

行为层则是关于“我要做什么”具体的行动步骤和行为。

环境层是指我所处的环境究竟是怎样的。

逻辑层次中的上一层对下一层有指导作用。高层次上发生的改变必将向下“辐射”,从而在低层次上产生相应改变。所以,当我们想改变较低层次时,通过改变更高一层往往更加有效。

要想不迷茫,就必须要有使命感;要想有方向感,就要有愿景;要想凝聚同舟共济的人,就要有价值观。

第二节 时间轴思考法一流的思考方法会让问题自然消失

站在时间轴的终点上

帮你看到自己的价值观,看到什么对自己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

阿兰·德波顿“思考死亡,能使我们的追求减少世俗的成分,而增加精神的内容。死亡的想法对我们的影响,或许就是引领我们去追求那些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同时,死亡的想法能使我们漠视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因为他人的评价毕竟与我们的死亡没有丝毫关系,对死亡的预见能够使我们追求心中最渴望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你生命的最后一天,你将在某一天发现,原来一切皆在掌握之中。

站到更远处

帮你消解当下的强烈情绪与剧烈纠结,看清被愁绪掩盖的真实需求与渴望。

站到更远处的思考方法所带来的升维作用,它能让我们从此时此刻的纠结中抽离出去,站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回望。于是,我们当下的强烈情绪和纠结就会淡去,被情绪掩盖的真实需求与渴望就会浮现出来。

站到极远处

帮你减轻当下感受到的痛苦与烦恼,让你拥有淡定平和的心境。

把它放到整个漫长且没有终点的时间中、放到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它就连一朵流云都算不上。也许,只能算得上是一粒刚刚浮起就坠落的微尘”。这时,无须他人劝慰,我内心的困扰就已烟消云散了。

退到时间线外

帮你减轻当下感受到的痛苦与烦恼,让你拥有淡定平和的心境。

像个局外人似的退到时间线外,想想过去、现在和未来,你就会发现,它们在你的整个人生中是多么微不足道。

拉长你的时间

帮你减轻当下的焦虑与恐慌,让你拥有“长期主义”的定力。

当你把时间拉长后,你会发现,自己焦虑的一切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如果一件事是你真心想做的,那么你其实本就拥有实现它的时间与能力,根本无须如此着急,更无须焦虑和恐慌。

第三节 视角思考法不是问题无解,而是你的世界观没升级

上帝视角

一个创业者要想取得成功,就要用上帝视角看事情。所谓上帝视角,就是既能让自己深入其中,敏锐感受其中的变化,又能抽身其外,让自己变成一个旁观者,观察很多事情的发生及其结果。”

瑞·达利欧在《原则》:“人类拥有独特的从更高层次俯视的能力,这不仅适用于理解现实和现实背后的因果关系,也适用于俯视自身和周围的人。我把这种超越自己和他人的处境并客观地俯视处境的能力称为‘更高层次的思考’。

上帝视角能给我们带来两种改变:第一,让我们用一种完全“无我”的姿态看待一切,不再沉溺于自我的情绪与感受里;第二,让我们拥有更宏观的视野与更清醒的洞察,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与判断。

全面升级你的世界观

普鲁斯特:“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发现新风景,而在于获得新视角。

第四节 第三选择思考法你不必只做单选题,也不必留下遗憾

如果你只会一种做事的方法,那你就和机器人无异;如果你只会两种做事的方法,你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你想真正地拥有灵活性,你就必须至少掌握三种做事的方法。

“第三选择”的力量:当走出“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后,你一定能感受到世界正变得更加宽广。

第五节 无边界思考法若有宏大的人生观,人生还有何难解之题

无边界思考法正是对我们人生观的拓展与重塑。当你的人生观从狭隘、有边界变得宽广、无边界的时候,很多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

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有限与无限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边界。

有限游戏有很多边界,而无限游戏只有一个边界。

无边界思考法

消除时空边界、消除角色边界、修改规则。

人生的无限游戏

无限游戏1:对知识的探索

无限游戏2:对智慧的追求

无限游戏3:对美的向往

无限游戏4:对自我的觉知与探索

无限游戏5:对他人的帮助

第六节 塑造者思考法没学过火箭技术,就不能造火箭吗

跳出框架,重新开始创造,成为自己人生的塑造者,就是终极版的升维思考。

人们总是抱怨他们成为现在的自己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但我不相信这是因为环境。改变世界的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寻找梦想中的乐园,当他们找不到时,他们就会亲手创造。

最小阻力路径

在一个结构中,能量往往会沿着最小阻力路径行进。换言之,能量在流动时,一定会找寻最容易的路。

重塑人生

第一步,扪心自问“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第二步,从零开始创造

第五章 逆向思考·为什么聪明人都爱反着想

逆向思考是对司空见惯的、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五个非常重要的正向-逆向模型:成功-失败模型,变化-不变模型,加法-减法模型,幸福-痛苦模型,组合-反向模型。

第一节 成功-失败模型有了“过滤器”,就能在10秒钟内对90%的东西说“不”

误判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

误判心理学是一种逆向思维模式,因为它研究的不是如何让人们更成功、更富有或更幸福;相反,它研究的是,到底哪些心理反应会让人们做出错误的、非理性的判断与决策。

避免非理智行为,最好能对自己脑中的怪癖了然于胸,然后才能及时预防。

大败局和小败局

失败原因一:产品没人要

失败原因二:无法保持专注

失败原因三:不量化你的增长

失败原因四:随意乱花钱

失败原因五:动机错误

不为清单

A.不要盲目地扩大自己的能力圈。人能做的事有限,你说什么、能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什么、能做什么。

B.不要一年做20个决策。一年做20个决策肯定会出错,那不是价值投资。

C.不懂不做、不熟不投。不懂、不熟的事上不下重注,抓住你能抓住的机会。D.不要走捷径,不要相信弯道超车。弯道超车是不开车和不坐车的人说的,弯道超车总是会被反超的。

第二节 变化-不变模型用能量守恒定律,刷新人生底层逻辑

世界上永恒不变的就是所有事物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量的总量则会保持不变。

正向思维关注变化,思考的是如何才能跟上变化的脚步;逆向思维聚焦于不变,帮助我们在看到周围变化的同时,关注究竟什么才是隐藏在诸多变化背后那些不变的东西,即支配着万千变化背后的那双看不见的手是什么。

宏观层面

周期性变化:周期性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有很多周期性的确定性。

线性变化:比如,年龄的增长、电脑运算速度的加快、知识的增长等

中观层面

在商业层面,瞬息万变,但至少有两件事是永远不会改变的:第一,一切商业的起点永远都是消费者获利;第二,人性是不变的。鉴于这两件不会改变的事,我们会知道,理解用户、洞察人性正是商业行为的第一步。

当你理解了人性中亘古不变的东西,如人性的优点与弱点、痛点和爽点,以及为何会有乌合之众的说法时,就会知道自己可以做怎样的产品、提供怎样的服务,以及如何定位、如何推广等。

微观层面

可迁移能力就是个人成长中的一个最重要的不变。一个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可迁移能力,尤其是提升底层的可迁移能力——思考力,才能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是底层的可迁移能力就越通用,也越基础;越是上层的可迁移能力就越个别,使用范围也越小。

第三节 加法-减法模型再极致的人生算法,都得包含减法战

给生活做减法,并不意味着要减掉人生中所有的一切。相反,我们要通过做减法这个过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模式,重新建立与内在自我的深度沟通,重新梳理人生与事业的优先级,从而达到人生的最佳状态。这就是可以广泛运用于生活和人生的加法-减法模型。

“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它的核心是:思考物品和自己的关系,“断舍离”是要我们扪心自问,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和选择,只留下那些必需的,也确实在用的东西。

用减法做目标管理

为了实现长期目标,我未来5年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为了实现未来5年的目标,我今年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为了实现今年的目标,我这个月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为了实现这个月的目标,我这周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为了实现这周的目标,我今天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为了实现今天的目标,我现在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用减法做商业战略

用减法做生活和人生管理

第四节幸福-痛苦模型一点痛苦,就抵消掉了生活中的所有快乐

叔本华:所有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质却是肯定的。这是因为人们是受意欲驱使的,而意欲的满足总是否定的。

只有规避痛苦,才能获得幸福

摄取化学品来改变心情和感受

第一个获得痛苦的方法是摄取化学品来改变心情和感受。

第二个获得痛苦的方法是嫉妒。

第三个获得痛苦的方法是怨恨。

第四个获得痛苦的方法是,别做可靠的人,别忠贞不渝地做你所热爱的事。

第五个获得痛苦的方法是,对于别人的经验,能不学习就不学习。

第六个获得痛苦的方法是面对重大挫折一蹶不振。

第五节组合-反向模型践行逆向战略,才能从红海市场中脱颖而出

詹姆斯·韦伯·扬:创意就是旧元素的新组合。这是正向思维的创新方法,聚焦于“旧元素、新组合”;而逆向思维则关注“反向创新”,它启发我们思考这件事的反面是什么。

发明创造领域

正向思考走不通的时候,可以反向试试,也许答案就隐藏在相反的方向中。

解决一般问题领域

当遇到问题时,如果正向思考不成,我们就可以考虑逆向思考。逆向思考可能会带来创新,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商业创新领域

当某个商业模式被大家非常认可的时候,若想创新,另辟蹊径,我们就可以换到反面去进行思考。

在这个产品和服务都严重同质化的时代,逆向战略有可能是企业杀出重围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撤销一些服务的同时,增加另一些稀有服务,这样反而能吸引客户,从而从同类品牌中脱颖而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94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9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9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1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0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53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9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1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8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18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6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95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