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姹紫嫣红的春天里,我一直都有一种激情在心中激荡,因为我与一群有着同样教育之梦的人在春天相遇,我加入了一个中原名师杨磊团队,在杨磊老师的指导引领下,我们一起读书,彼此鼓励,共同成长,不断追求教育的诗和远方。
1.教育的智慧来自于耐力坚持。
余映潮老师的耐力是一种智慧,几十年如一日躬耕于语文教育沃土,用他的耐力塑造着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坚持着,坚持着,坚持着,学习、工作、创造。回忆自己的教育生活,我有13年的语文教师经历,做了十年的语文教研员,三年的业务副校长管理经历,还有两年的农村校长的管理经历。在教育这方热土上,耕耘了27年。我也从不放弃自己的成长。作为县级市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也曾两次在省级优质课赛场上拼杀过,曾经做过省级课题,也发表了一些文章,曾经也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在这个小县城里也曾自我陶醉,迷失方向。当到达一定瓶颈时也曾有过歇歇脚,喘口气的思想。对比余映潮老师,我觉得我自己是浅尝辄止,就像水中浮萍,离教育的理想还相差甚远。直到今天,在这本书的影响下,我才渐入佳境,找回来属于自己的教育成长感觉。我想这就是新的征程的开始。
这五天来,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坐在办公室里读书,录完之后分享到管理群里,上课时分享给孩子们,每天觉得春光无限好,充满了正能量,沉醉不知归路。今天早上,我到教育局开会,看着离签到时间未到,我早早地来到这里,在车上捧起书来就开始大声诵读,达到忘我的境界,引来路人异样的眼光,我被自己的投入而感动。这就是团队的感召力,一个人走不远,一群人才能走得远。我告诉自己,坚持,坚持,做一点,再做一点。趁着年轻多做事,不负韶华,不负春光。
2.专业的自信来自于深入研究。
“进入教学研究,永不言迟”,余老师成就自己的方式,就是死磕自己,研究不止步。把自己的研究所得能够及时积累,结集成册,把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那满桌的任务小纸条,那无节假日,无休息日的坚持读书写作,还有那100节公开课的实践,余老师的教育生活里,只有“研究”二字,因为专业的自信来自于研究。从余老师身上,我有了更深的感悟,可以从一个方面进行研究,从博览群书,到躬身实践,再到总结提炼,只有每一步走得踏实,才能看到别样的精彩。回顾自己的实践,被动研究较多,所以总觉得研究是负担,缺少实践后的反思提炼,不注意资料的收集整理,让一个个思维的珠子没有及时的串成美丽的项链。趁着年轻多读读,多写写。余老师的叮嘱在耳边徘徊。接下来我可以用研究的视角思考教育生活的问题,针对语文情境习作开发课程,进入实践,不断深入学习,提炼,实时记录感受,力求在这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领略研究后的别样风光。
3.专业的水平来自于深度磨炼。
“没有一个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人生就是不断修己达人的过程。余老师说:“有人问我,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说,每天做一点吧,走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人在最累的时候,挥一挥紧握的拳,鼓励自己。”正是由于余老师无数艰苦的磨炼,他在命题研究,教学学术研究、论文写作研究、教学实践研究、教研活动研究等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专攻”,创造了自己的业绩。余老师走的这条路是所有成功的人的必经之路,成功没有捷径,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磨炼,百炼成钢。虽然我们也有过自己的尝试,我也无数次在自己的教研活动中结合区域特点,每场教研活动给所有语文老师来场微报告,在准备的过程中,自己翻阅大量的资料,做课件,结合自己听课案例进行阐述,让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我辅导的我市周晓燕老师的优质课也获得了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对于县区来说,也算创造了“奇迹”。经历无数次的修改试教,再修改,再试教,我跟老师一起学习、反思、蜕变。感受到凤凰涅槃的滋味,也有破蛹化蝶的快乐。但是我没有把它记录下来,成为宝贵的资料。但是比起余老师经受的磨炼,天壤之别,我们也在寻找自己未来成长的方向,开始繁忙而有意义的教育生活。多读多写勤于实践,坚持不懈经受磨炼。
“成功路上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太少。”“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于它的美丽,然而当初,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想成为名师,给予的不仅仅是荣誉,而是在教育生涯中的再起航,征途漫漫,教艺无涯,我将与君相伴,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