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卡里已经说了轻率概括,今天再来说剩下的这几种。
不当类比(同《学会提问》)
这个很好理解,我们的父母老是喜欢说: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就考了100分呢?这句话就犯了不当类比谬误,我们将这个论证重构一下:
前提1:你是孩子,你上课下课吃饭睡觉。
前提2:别人家的孩子也是孩子,也上课下课吃饭睡觉。
结论:别人家的孩子考了100分,你也应该考100分。
这个谬误很容易被一个反例来证伪,比如你可以对你的父母说;别人家的孩子跟我的遗传基因能一样吗?
(未成年人请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实践,谢谢。)
虚假原因:(同《学会提问》)
因果推理是论证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通过观察结果和与其相关的事务,推导出事情发生的起因。但有时候原因并不能解释蛸,虚假原因分为三种——以时间先后为因果,乱赋因果,简化因果。
以时间先后为因果既是两件事总是相伴发生,因此这两件事互为因果。比如:
前提1:第一次谈恋爱,冬天分手
前提2:第二次谈恋爱,冬天分手
前提3:第三次谈恋爱,冬天分手
结论:冬天会导致我分手
(真正原因会不会是冬天冷吃太多停不下来,胖了所以分手呢……)
乱赋因果的这个例子很有趣,我准备拿来写一篇[营长扯淡]
前提1:勤劳的人都有奶牛
前提2:懒人都没有奶牛
前提3:奶牛和勤劳正相关
结论:给懒人一头奶牛,他就会勤劳起来!
听起来很荒谬是吗?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能明星同款为什么买得那么好?!
简化因果既是说这个因只是其中之一,确被拿来当成全部原因。
比如:
前提1:前天下雨,我心情不好
前提2:昨天下雨,我心情不好
前提3:今天下雨,我心情不好
结论;下雨导致我心情不好
下雨可能是心情不好的一小部分原因,如果下雨天彭于晏开着他的跑车带着早点来接我上班,我想,这个结论妥妥的就被推翻了。
诉诸无知:
这个谬误很无赖,泼妇骂街常常使用这一套。
前提1:没有人能证明我偷了东西
结论:所以我没有偷东西。
这里要注意,只有当结论在事实上为真时,也就是这个人真的偷了东西时,这才是个谬误。如果这个人可能偷,也可能没偷,那这就不是谬误,只是一个似真论证。
诉诸不当权威:(同《学会提问》)
看看这个对话是否眼熟。
惊爆,榴莲吃多了会死人!
再也不要这样喂养你的孩子了!
快转,多活10年的秘诀!
……
每当你问发给你这些东西的人:这话谁说的?
他们总能信誓旦旦的告诉你:专家说的!
当有个用专家的意见来佐证某个观点时,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1、该专家是相关领域的权威吗?比如成龙打的洗发水广告你要信吗?
2、该观点是这个领域的统一认知吗?自媒体时代人人都能发声,一个人的声音或少数人的断言是不能代表这个领域的专业意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