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yourself曾总结过爱多想的人的6种特点:
一、与人交往时,先预想最糟糕的局面,即使每次其实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下一次还是会做最坏打算;
二、在说话、做事时,会特别在意他人的感受;
三、很会察言观色,在意别人的一些非语言表达,比如表情、眼神和小动作;
四、总是担心别人会拒绝自己、批评自己,或是不太喜欢自己;
五、因为这些担心,有时候会不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甚至回避和他人打交道;
六、当真的被批评或被拒绝的时候,内心反应往往特别剧烈,哪怕表面上装作没事。
如果你觉得,上面很多条都戳中了你,那么你可能和我一样,也属于高敏感型人格。
在昨天的文章里我就提过,希望在自己的性格中调入一些“钝感力”,这正是敏感型人格的人所需要的。
前两天,在口语班遇到一个特别的同学。我们班原本是希望同学体验沉浸式口语练习,鼓励大家以配音的形式跟着视频锻炼口语,大多数同学都是临场发挥。
课堂上,有一位口语流利的同学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口语特别厉害,在线口语时,她说的几乎和视频原声一模一样,我还以为她是语言专业的学生。
几堂课之后,我开始觉得奇怪,这位同学就算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临场发挥时和原声一模一样,一字不差吧?
其实每堂课之前,我们都会在群里发布课件,本来发课件的目的是想让大家在课前预习热身一下。但这位同学很可能在课前把课件的每一句句子都听写下来,课堂上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之所以我们的课堂用沉浸式配音的方式,就是希望给同学们锻炼口语的机会,即兴发挥,而不是照着文字念。
后来我开始想,下节课怎么才能避免这种情况。要不索性不发课件了?打她个措手不及?但是本来上课举手自告奋勇上来开口练习的同学就不多,这样一来,不是更少了吗?
后来我又转念一想,我为什么要这么在意这位同学呢?她在课前也做了很多预习工作,就算她不是临场发挥,学习态度也值得表扬。有这样一个标杆在班级里,别的同学说不定也会向她看齐呢?至少她在班级里面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我决定放下执着,装聋作哑。下节课一切照旧。其实这也没什么,有时候装作不知道,反而对大家都好吧!
或许,日后某个时刻,这位同学自然会理解临场口语锻炼的重要性。而不再执着于课堂上优秀的表现,其实骗得了全世界,骗不了自己。照念的话永远没有办法提高口语能力,日后和外国人面对面聊天,还是要现场发挥,不可能有文本。
很多时候,如果我们太过较真,就会让别人会下不来台,比如这位同学,如果我真的在下一节课拆穿她,大家都会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