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这句话是说个人的修养。巧言的内涵,包括喜欢说大话,乱恭维,说空话。巧言是很好听的,不仅使人听得进去,而且让听的人中了毒、上了圈套还不知道,这种巧言是最会搅乱正规道德的。
“小不忍,则乱大谋。”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人要忍耐,凡事要忍耐、包容一点,如果一点小事不能容忍,脾气一来,就坏了大事。二是指做事要有忍劲,要狠得下来,有决断,有时候碰到一件事情,需要马上决断,只有坚忍下来,才能成事,否则不当机立断,姑息养奸,也是小不忍。
这两句话连在一起的意思就是:一个思想言论,如果认为是小小的事情,无所谓,滥慈悲,滥仁爱,往往误了大事。孔子在鲁国当司冠的时候,虽然只干了三个月,但很注意把握这一点,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杀少正卯,就是因为他言伪而辩,可以乱正。所以说,一个人讲话、写文章,如果本身没有道德基本修养,便成为巧言乱德。对于这种事,孔子认为一定要处理,否则成为姑息养奸,就是“小不忍,则乱大谋”。
我们对“小不忍,则乱大谋”作了两种解释,也可以分开来运用。处事的时候,“忍”字可作“决断”用;对人的时候,“忍”应该作“忍耐”“包容”用。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孔子说,大家都讨厌这个人,不要随便相信,必须自己加以考察判断;大家都公认为好,都爱好他,也不要受蒙蔽,一定要自己再观察。
一名领导,对于自己部属的判断,不要完全受别人的影响,自己要观察得清楚。如王莽,当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篡位以前,上下左右,没有一个人不说他好,后来哪晓得一变而成这样坏。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这是上面这几段中的主干思想——人的问题。一切人事、一切历史,都是人的问题。人才能够弘扬道。所谓道,就是真理,这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呆板的,它不能弘扬人,须要人培养真理。所以孔子始终讲的是人文的文化。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这是孔子对于过错的看法。一个人有过错不要紧,只要能改,能改过就好了。如果有过错而不肯改,这就是大过,真正的过错。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他自己曾经为了研究一个问题,因而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专门自己用思考去研究,结果发现没有用,不如去求知。
思而不学不对,学而不思也不对。一个有天才、有思想的人,首先要注意多读书、多求学。自己以为自己是天才,聪明了不起,如果多读书以后,自己就会变得非常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