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吴梅村传》摘录并评点】
崇祯十四年,吴梅村归隐太仓。隐居得有房啊,于是兴建“梅村别墅”。
梅村别墅的前身是万历的吏部郎中王士骐,他也不是籍籍无名,他是王世贞长子。王世贞过去也是营园为乐,先是离薋园,后有小祗园,再有弇园。特别是弇园,要能保存下来,豫园可能还要稍欠一点。王世贞当时在外做官,营园之事交给家人,结果他自己也没想到越造越大,耗金无数。到了儿子王士骐这代,弇园居然就消失了?这倒是败落得很快啊,回头要再研究研究。
到了王士骐这一代,其别墅原名贲园,一名新庄,位于太仓卫之东,印象里是在太仓城内西南角。吴梅村买下来,扩建一新。“吾平生无长物,惟经营贲园,约费万金”,又一个下了血本的文人。感觉跟当初王世贞一样的心态。
梅村别墅占地约百亩。有的如“旧学庵”建于明亡之前,而“鹿樵溪舍”则于清顺治十四年方建成。对照一下,当年弇园占地七十多亩,也是建了十多年,从嘉靖、隆庆再到万历年间方成,有可能花了二三十年呢。
为吴梅村盖房的,是明清园艺大师张南垣,吴梅村曾为其作传。张南垣名涟,字南垣,本为松江人,徙居嘉兴。少学画,好人物,兼工山水,后改从事园艺,尤其善假山。游于江南诸郡五十余,净干这事了。李工部之横云、卢观察预园、王奉常(时敏)之乐郊、钱宗伯(谦益)之拂水、吴吏部(昌时)之竹亭,均出其手。
张南垣那一批人是留了不少东西,也赚了不少钱。如今所谓苏州园林,处在苏州城内有多少?别看太仓又是梅园、又是弇园、又是贲园,真留下来的没几个,就剩个南园?而苏州城内留下多少,拙政园之外,哪个园都有故事、有规模、有看头。但我们知道的园里,不少,都是出自张或张的弟子之手。
明清文人造园,一方面有钱,读书人一旦考取功名,则有了保护伞、少了赋税,想随心所欲做点什么的自由度就大了很多;另一方面有心,做官那么累风险那么大,江南气候也好环境也好,回去闲着多好,吟诗作赋游园作乐再蓄几房妻妾,确实很爽的嘛。理想与现实之间,造园能寄托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这是件外头挣足面子、里头可容想法的事情。所以一旦有条件,就得造园。
现在时代不同,没那个造园的条件了,起码占地大了你搞不起。最近我在研究乡下造房子,规定的宽幅进深与高度,你没有太多折腾的空间,属于螺丝壳里做道场。而且一般人家哪有那个资金,吴梅村、王世贞这些人,给人写点什么文章也好书画也好,立即就有钱,咱没那本事,纯靠工资,惨得很。所以还要鼓励年轻人创业,创业大了自然可以造园造屋,万一成功了呢?